在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的喀拉库木村,一片看似平凡的芦苇地正悄然书写着生态与经济的双重辉煌篇章。2月19日,这片芦苇地迎来了收获的繁忙时节,村民们井然有序地将收割完毕的芦苇打包、装车。随后,满载着希望的车辆缓缓驶回村庄,抵达指定地点进行精准称重。



芦苇,这一禾本科芦苇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是湿地沼泽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被誉为“自然的第二森林”。它以其卓越的净化水源能力、区域气候调节功能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维系作用,展现出了非凡的生态价值。同时,芦苇强大的再生能力使得定期收割不仅促进其健康茁壮地生长,还显著提升了水面水质,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融合。



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喀拉库木村坐拥7000亩广袤的芦苇资源,今年2月,这一宝贵资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利春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喀拉库木村签署了为期3至5年的芦苇收购协议,计划在今年收购5000至8000吨芦苇。这些芦苇将被运往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用于林业草原局的防沙治沙项目——锁边工程,成为抵御风沙侵袭的坚实屏障。

该协议的签署不仅为喀拉库木村的芦苇资源找到了有效的利用途径,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增收的机会。“在这里工作,我每天能赚到300元,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真是既方便又实惠。工作时间灵活,忙完这里,我还能回家照看牲畜,两边都不耽误。”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喀拉库木村村民图斯普汗·热普汗说。



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采用“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激活芦苇经济潜能,为当地绿色发展增添新动力。

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喀拉库木村党支部书记哈那提·依玛哈孜说:“合作社在村里设立收购点,已为53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人均日收入在250至350元之间,且人数持续增加。芦苇收割工作将持续至4月初,同时,及时清理枯萎芦苇,消除了春秋季节潜在的火灾隐患。”

(阿勒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吾兰·哈地肯 通讯员 库丽孜拉·毛吾恩)

一审:热孜万.玉山

二审:郭平

终审:阿依秋瓦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