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老马一句“未来的房子会像葱一样便宜。”登上热搜。
彼时,大家都不信,甚至有人觉得这就是蹭热度。
哪曾想,8年过去了,这话如今似乎越来越接近现实。
.01
变化葱2021年开始
大佬说,这一轮楼市调整历史从未有过,从2021年开始,下跌趋势从三四线郊区,一路蔓延到一线。
尽管四大一线城市产业经济实力强,资源丰富,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但依旧没能摆脱深度调整。
以南方某一线为例,2021年时单价还9万/平,好点的小区甚至10万/平。
现在呢,均价6万多,但成交价格更低。
做了20年中介的都陷入了焦虑,苦恼现在卖房,比卖“白菜”还难!
以前的房子,只要与学区挂钩,哪怕再破,挂出去以后,市场疯了似地抢购。
现在呢?即使有名校学区,降半价也不一定有人抬头看一眼。
你瞧瞧去年11月的数据,新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减少14.3%。相当于少卖20个深圳市面积的房子,销售金额更是减少差不多3万亿。
价格就更不用说了,百城二手房均价连30个月,这要再过去,谁能想到?
所以说,房地产市场已经迎来了深刻变革。
.02
巨变为啥说来就来
都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啊,这房价也不能无厘头的跌吧!说穿了,市场情况就是不太好:
1、人口越来越少
都说有人才有购房需求,然而这些年,我们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2022年开始到现在了,三年人口负增长,前年少200多万,去年再少100多万,估计今年还要减少200多万…
负增长趋势一旦打开了口子,想要堵住就难了。这也预示着,以后购房需求就大不如前了。
2、老人越来越多
早些年,老年人规模才1个亿,现在已经增加到了3亿。
要知道,老年人非但没有购房需求,他们中不少人因为有多余的房产,卖房提高退休生活品质的需求更高。
然而当前的年轻人呢?上有老下有小,一个月三四千,养活自己都难,谈什么买房?
市场供给一下就过剩了,价格拿什么支撑。
3、库存压力大
上面说的是准备等着卖的房子,实际上除去那些,这两年新建的房子也是越卖越多了。
如去年11月底,新房待售面积比上一年增长12.1%。按面积来说,相当于去年一套没卖,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79万套。
二手市场情况则好不到哪去,网传空置房7000多万套。
这些库存,如果是在大城市,可能还好,毕竟人口流入多了,以后都能消化,说不定将来还不够住。
但是三四线及那些小县城呢?人都跑去大城市住了,房子空着给谁?
4、口袋没钱啊!
房子不好卖,归根结底还是大家手上没钱。
说白了,谁不想要房子?有老人的,巴不得自己一套父母一套,不用三代人住一个屋檐下;
有孩子的家庭,恨不得孩子出生就给他盘一套,将来他长大,就不用承担住房压力了;
总渴望老了回家乡养老的人,做梦都想回老家盘一套…
家家户户恨不得有三套房,自己一套,父母一套,将来子女一套;全国4.9亿家庭,一家三套,现有的房子根本就不够…
可为啥都不买,说穿了就是没钱!而且非但没钱,这些年大家的收入还出现了下降。
而且未来会不会继续降工资,会不会工作都没着落,真不好说,这种背景下,谁敢乱买?买了以后还不上,是岂不是自己挖坑给自己跳?
.03
明年说不定更糟?
为啥这么消极?关键几个现实摆在眼前,咱乐观不起来啊!
1、老人卖房怎么办?
你看,现在有3亿老人,他们没有购房需求,甚至他们中很多人几套房,如今退休了就想生活无忧无虑,如果手上没钱,是不是卖房就有养老钱了?
这样一来,老人越多,就意味着供需关系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或更加突出。
2、房企降价
这两年房企的压力有目共睹,但是还没有到最难的时候,据说2025年是房地产企业的还债高峰期。
仅前100强房企,需要偿还的债务就高达3万亿。
欠那么多钱,房企要快速还债,就只能从卖房价格上下功夫。比如多搞一些优惠,多打个折扣,目的就是还债第一位。
3、房产税快了
这两年有关于房产税的消息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专家都开始建议税率了。看来这事落地是板上钉钉的了。
房产税躲不掉,是不是那些手上房子多的家庭要愁死?
他们扛不下去,就只能降价抛货,这样才能减轻税收带来的负担。
.04
新变局如何应对?
你看这两年,很多房企已经开始转型了,比如转做新能源的、高新产品的,甚至还有直接去做养殖业的。
能怎么办,局势变了,不变就要“挨打”,房企如此,个人亦是如此。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家庭,也要未雨绸缪:
1、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工作,平时多干点,积极点,让老板看到企业需要你,保住了工作,咱们就有了生存的资本。
1、买房要精打细算
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个需求,自己口袋铜板够不够。条件不允许就不要硬撑,租房一样能过好生活。
2、赚钱才是王道
别总盯着房子,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技能,除了主业,也可以搞一点副业,谁也不知道明天啥情况,有个副业多赚100,都是你应对危机的底气。
总之,对于当前及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坚信一个理念,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保持理性、冷静分析,不要被市场带了节奏,只有这样,才能从危机中找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