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年来到西藏自驾游的人很多,但这个拉孜县却很少有人在游记或者视频中被提及。“拉孜”的藏语意思为“神山顶,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顶”,其实单从这个翻译就已经能感受到它的不凡。拉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市中部,念青唐古拉山最西部,东连萨迦县,西南接定日县,西靠昂仁县,北邻谢通门县,随着沪聂线贯穿全境,它也成为到川藏线旅游的必经之地。
相传,在吐蕃王朝建立前后,拉孜曾被诸部落分据。萨迦地方政权时期在这里设千户、百户。随后的帕莫竹巴、藏巴第司和噶厦政府等历届西藏地方政权均在此设置了拉孜和彭错林两个宗,以及柳、西嘎、扎西岗、若作四个溪卡。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起由扎什伦布喇章管理。1959年才将两宗四溪合并成立拉孜县,隶属日喀则地区管辖。
现在的拉孜县东西长约69公里,南北宽98公里,总面积高达4505平方公里,像我来到这里时已接近傍晚,便只在所住宾馆附近的两条街道逛了逛。又因为个人对街边比较常见的藏式餐厅的味道有点“吃不消”,故而又是吃了顿重庆人在这里开店卖的盖浇饭。
然后又向网络上的那些网红们学习,采购了两斤当地的面饼用来当路上干粮。事实却有点打脸,因为它们好像只适合浅尝,等我当天晚上用来当夜宵啃两口以后,就感觉有点难以下咽了。于是第二天临走时跟宾馆老板娘分享了一半,表示买太多了吃不完。事后推测这种美食应该跟酥油茶搭配才好吃吧。
稍作了解,在2016年12月,拉孜县就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三年后便被批准退出贫困县(区),这经济发展的效率可谓惊人。而以我的经历来说,县城中心的发展跟内地二三线城市几乎没什么区别,只是道路多为双向或单向,看上去有点窄,好在这里的车流量不算大,所以并没遇见拥堵过。有趣的是在跟宾馆老板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县城里其实已经暴露出“停车难”的问题,所以他家院子平时都得锁上,不然一不留神就会有私家车闯入当免费的停车场,呵呵。
而差不多刚好是我来这里摩旅的时间,有世界纪录认证官宣布,拉孜堆谐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传统藏式堆谐踢踏舞,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确认为“历史最悠久的藏式堆谐踢踏舞——日喀则拉孜堆谐”。但在我短暂的逗留期间,却似乎并没感受到这种非遗文化的魅力,可能只有特殊场合或者节假日,才可能遇见这种表演吧。
或许是拉孜县比较重视经济建设吧,以我个人感觉来说,这里的消费水平本来其实跟拉萨差不多,但因为提供给游客的选择比较少,没有需要竞争的环境,所以相对而言,就会显得更加昂贵一些。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谢谢。)
最后再悄悄提醒一下大家,不知道是我住的宾馆的问题,还是拉孜县普遍存在的现象,同一家店的水龙头,出来的水质却大不一样,有的泡沫多,有的泡沫少,以至于后来我还是直接喝矿泉水了,对这方面有要求的朋友在烧水前务必观察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