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现象级作品。

除了热血剧情与视觉奇观,影片中暗藏的文物彩蛋更是让观众在银幕前邂逅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物盛宴”。近日,记者走进多家文博单位,寻找“哪吒”与陕西文物之间的“故事”。

鸱尾:仙界屋脊上的神兽意象‍

在《哪吒2》中,玉虚宫作为阐教的核心场景,建筑细节处处彰显中华古建筑之美。屋脊两侧的鸱尾装饰尤为引人注目。


唐昭陵献殿遗址出土的陶鸱尾。 昭陵博物馆供图

鸱尾是古代屋顶正脊两端使用的兼具构造性与装饰性的建筑构件,因外形似鸱鸟的尾巴而得名。鸱尾又称鸱吻、螭吻、蚩吻、正吻、吞脊兽,是龙的九子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鸱尾独特的形象和意义使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唐代,在宫殿的正脊两端装饰鸱尾成为定制。唐昭陵献殿遗址出土的陶鸱尾高1.5米、长1米、重约150公斤,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古建筑屋脊装饰实物。

鸱尾位于屋顶正脊两端,造型简约浑厚,形似鱼尾,与垂脊的衔接处紧密结合,有效防止了脊瓦的崩落及雨水的下漏,增强了屋顶的牢固性和严密性。鸱尾不仅美化了建筑屋顶,还与山墙、屋檐协调搭配,提高了建筑整体的艺术装饰效果。

李靖碑:记录“托塔天王”的历史真身

哪吒之父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历史上的李靖为唐朝名将,打下了大唐半壁江山,征服了威胁唐朝的吐谷浑等,为大唐盛世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咸阳市礼泉县昭陵博物馆珍藏的李靖碑,正是这位名将的丰碑。

“李靖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之碑并序,立于唐显庆三年,为昭陵陪葬碑之一。碑文详细记载了李靖的赫赫战功,由书法家王知敬所书。”2月19日,昭陵博物馆宣传部主任巩书茶介绍,碑的顶部题有“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司徒卫景武公碑”20字,部分碑文残缺不清,仅存2000余字。

影片中李靖作为陈塘关总兵的刚毅形象,与碑文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记载遥相呼应。更巧妙的是,李靖碑所在的昭陵,正是唐代脊兽文化的重要实证。

博山炉:七色宝莲的“仙山灵感”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影片中,太乙真人的法宝“七色宝莲”以惊艳的造型亮相,其设计灵感源自汉代博山炉。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正是博山炉的代表。

汉文化源远流长,熏香文化便是其中一部分。博山炉是具有代表性的熏香器具之一,因层叠山峦状的炉盖而得名,自汉武帝时期开始流行。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造型别致,堪称汉代博山炉中的精品之作。炉盖为博山形,透雕层峦叠嶂的山峰,并用金银加以勾勒。”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谢双双介绍,“山峰”上有若干个小孔,可供香气溢出。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最鲜明的装饰元素“山”,源于历代帝王于高山之上举行的祭祀仪式。“山”在我国古代是天命、神权的象征。除了“山”这个典型意象以外,“龙”的装饰元素也体现出其皇家背景,龙形装饰在衔接部件的同时,还使熏炉兼具精致与庄重。

陕西历史博物馆还展出了一件陶博山炉。透过这些精美文物,我们仿佛看到那缕从汉代袅袅升起的云烟。导演通过将博山炉的“仙山意象”转化为法宝设计,赋予剧情以神话色彩。

天师堂:汉中的“玉虚宫”

《哪吒2》中昆仑山玉虚宫是一个八卦形建筑群,与汉中天师堂堪称“同款”。

天师堂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孤山村,始建于东汉,历经多次修缮重建。天师堂建筑群巧妙结合传统中式建筑的恢宏气势与道教文化的玄妙意蕴,遵循阴阳五行与八卦方位理念严谨规划,院落用青砖、木头建造,山门飞檐如翼,斗拱层叠。这种独特的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成为吸引市民游客的重要原因。

此外,《哪吒》系列电影中还有诸多细节与陕西文化息息相关。《哪吒1》中,哪吒生辰宴上乐队弹奏的场景,复刻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鼓乐吹笙的场面;玉虚宫天元鼎上的饕餮纹、云雷纹,灵感来自商周青铜器,而陕西正是青铜器的集中出土区之一。

《哪吒2》的票房奇迹,离不开国产动画技术的突破,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通过众多文物的创造性转化,影片构建了一个既奇幻又真实的文化宇宙。2月15日,《哪吒2》视效总监石超群表示:“陕西这片土地的文化滋养着我,让我迸发出许多创作灵感。”

以文物为亮点,以影视为媒介。《哪吒2》的热映也在提醒我们,传统文化从未远离,只需一个创新的载体,便能跨越时空,直抵人心。

来源:陕西日报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高思佳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