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一线故事】

原标题:夜入“溶洞”守护高铁电源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王晓颖 通讯员余建 姜靓)2月18日23时30分,几枚头灯的光亮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东站站台晃动。拎着防毒面具、手持撬棍,叶涛和工友们要对车站地下的电缆综合管廊进行检修作业。

叶涛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鹰潭供电段杭昌电力工区工长,该工区管辖着杭昌高铁江西段近百公里长的电力电缆和外电源线路。浮梁东站地下电缆综合管廊用于架设高压电缆,为高铁站和信号灯提供电能。廊内类似钟乳石的白色固体悬垂,地面遍布污泥,因而有“地下溶洞”之称。

换上绝缘鞋,戴上安全帽和防毒面具,系上120米长的安全绳,叶涛带头钻入直径不到1米的通风口。“溶洞”约450米长,仅能容纳一人通行。在两侧近50厘米犬牙交错的电缆支架间挪步,壮硕的叶涛缩着身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湿滑的污泥中步行,工友李凯紧随其后,仔细对两侧的电源线及电缆进行检查。

高铁电力设备检修是个精细活,带电负荷测试、箱变清扫、设备测温等作业都需要仔细操作。“春运期间,我们要多来几趟,保护好高铁的电源。”短短450米,叶涛他们走了近一个小时。

2月19日凌晨3时,叶涛和工友们结束作业,排成一列有序离开。“工区成立一年多了,我们管辖的设备抢修作业次数是零,一般故障也很少。”叶涛自豪地说,希望这份“零纪录”的成绩单能继续保持,让旅客顺利出行。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