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欧盟将对不符合欧盟农药使用标准的农产品实施进口限制,而美国大豆首当其冲,成为第一个被制裁的对象。这一举措被视为欧盟对 “特朗普式”制裁的有力回应,标志着欧盟在贸易问题上不再一味退让,开始采取强硬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欧盟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最近,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一场激烈的贸易大战正在上演。特朗普上台之后,推行的一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特别是那个 “对等关税”措施,终于引发了欧盟的强烈反弹,他们已经决定和特朗普撕破脸,以 “美国招式” 进行反击,双方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欧洲是美国大豆的重要出口市场,2024 年,美国对欧洲出口大豆总额达24.3亿美元,占全年出口的10%;2023年,欧盟进口大豆中44%来自美国。这就不难理解,欧盟为何将美国大豆作为首要制裁对象,并且还警告特朗普,若美国继续升级制裁,玉米、小麦等农产品也将被纳入制裁范围。


其实,欧盟和美国的贸易关系一直都很微妙。特朗普上台之前,欧盟把从美国进口的汽车关税提高到了 10%,而美国对欧洲汽车的关税只有2.5%。特朗普上台后就不满意了,欧盟为了避免贸易战,就主动把关税降到了2.5%。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呼吁成员国多从美国购买天然气,想着既能平衡贸易差距,又能弥补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但是欧盟这么妥协,美国却不领情,反而对欧盟实施了25%的钢铝“对等关税”,这对欧盟打击可太大了,最后逼得欧盟27个国家联合反击。

但对于欧盟的反制,特朗普并不在意。在路透社采访中,他回应说“不介意”,还称欧洲反击只会伤害自身,美国已考虑扩大“对等关税”范围,到时候欧盟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但特朗普或许低估了欧盟的决心,欧盟已意识到,面对美国单边主义,妥协无法解决问题,唯有强硬反击才能维护自身权益。

在欧美贸易大战之际,中国一直保持清醒、冷静,稳坐钓鱼台。 一方面,中国经济韧性强、发展空间广阔。日前,中国驻美大使谢峰就在中美总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活动期间表示,2024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在全球表现都相当突出。“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中欧班列累计发车都有10万列次之多了,这给中国经济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另一方面,中国一直秉持着多边合作的理念,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国外长王毅和欧洲领导人频繁会面,释放出了和欧洲深化合作的积极信号。这和美国的单边主义一对比,反差特别大,也让欧洲国家开始重新考虑和中国的关系。

从宏观角度来看,欧盟对美国的反击,还有中国和欧洲的互动,都深刻地反映了现在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后,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怎么发展,欧盟能不能在这场对抗里占到便宜,中国又该怎么抓住这个机会,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