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3次推送
皇天后土·河西走廊
——有温度的景观 视野越宽广 蕴藏的希望就越大
《周易·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古人敬畏天地,故将天地称为“皇天后土”,特指天地神灵。人类对于土地的膜拜祈愿,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地的儿女,当文明高度发达时,我们应当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反哺地球。这正是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了解皇天后土,敬畏天地的现实意义。
2023年4月至12月,我把镜头聚焦于遥远的河西走廊,我像一个被流放的故人,游荡在这片土地上,如鲁迅所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八个多月的时间里,总里程2万余公里,吃住皆在小面包车上,基本走遍了每一个乡镇。
我以一种地形学和田野调查的方式,用平和的视角,敏锐和探索性的思维,聚焦于城镇的边缘地带,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边界,定格人们的生存状态,探索这里的神秘与纯净,感受着一种宁静的生命力。质朴的画面,体现出民族地域的属性和气质,颂赞宇宙潜在的生命力。
我希望通过对河西自然、社会、人文、地理、城镇化的深刻洞察,对普通人日常熟视无睹景色的凝视,对艺术的探寻和实验,简单而又深刻,纯粹而又永恒,传达出天象与心相彼此融合的形而上精神的当代摄影作品,表达成熟安静思索的气质,体现对众生的同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对大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土地的感恩。
在拍摄的日子里,我深切体会到,不是我选择了河西,而是河西选择了我。眼前之景,似乎总有一种已经等我千年的感动,拍摄之时总会于心中默语:“让您久等了”。每一次快门,都是对眼前之景之人的一次虔诚膜拜,皆遵从王阳明“心即理”的直觉,践行“心外无物”,将我的心中之花表达呈现给观者,也是进行格物致知、立雪求道的一次深沉感念。以此探索有温度的景观来表达一种意境:视野越宽广,隐喻蕴藏的希望就越大,为那些生而平凡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聊以抚慰我们荒芜的人生,因为平凡的生命也拥有平凡而伟大的梦想。
也许此行,我根本就没有找到答案,也许,问题本身就是答案,也希望能抛砖引玉、承上启下,让后来者寻求到答案。
感恩每一次不期而遇,留下了一张张我途经与凝视的痕迹。
杨伟奉
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杨伟奉
YANG WEIFENG
请向上滑动阅览
Please scroll down for more new version
杨伟奉,1978年生于宁夏西吉,现定居河北任丘华北油田。全国高等自学考试内蒙古大学“新闻学”本科毕业。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石油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20多年来,倾心致力于石油工业摄影的探索,所拍摄的系列工业作品在大理、平遥、北京、沈阳、丽水等各摄影节参展,曾获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河北影展金奖、中石油影展金奖等,2016年,《破土的梦》工业专题荣获第二届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称号,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摄影师。
2023年,历时8个多月,行程2万多公里,格物致知,立雪求道,创作《皇天后土·河西走廊》专题,探索人与自然、生命与土地的关系。
2024年先后参加:第2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第八届丝路影像博览会画廊展,荣获“优秀摄影师”称号;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荣获“典藏摄影师”称号;“自我修行”——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二等奖。
2025年1月:2024/2025“诗性共生”,第二届佛罗伦萨国际年度艺术展,荣获“荣誉提名”奖;第八期武汉影像艺术中心“代表作”摄影艺术展。
作品在搜狐新闻、华人头条、今日头条、《南方人物周刊》《现代摄影》《大众摄影》《叙事摄影》《艺术影社》《壹品影艺》《中青年艺术家》《ISOLART有山庐画廊》等媒体刊发,作品被中国摄影艺术馆、武汉影像艺术中心等专业机构和私人收藏。
实习编辑:李嫣然 雷轶童
编辑:张立强
审校:周津皓
审核:汪 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