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能够举办奥运会无疑是一件足以令人深感自豪且无比骄傲的盛事。然而,在这份荣耀的背后,实则隐藏着一份又一份数额高昂的账单等着去应对。
从各国所公布的相关消息来讲,历届奥运会大体上呈现出亏损的状况。就拿2016年里约奥运会来说,其亏损数额竟达到了141亿之多。东京奥运会更是如此,亏损额度直接飙升至500亿!
这难免引人疑惑,奥运会怎么会出现赔钱的情况?而北京奥运会究竟是亏损还是盈利?
【亏损的奥运会】
不少人对奥运会出现亏损的情况深感疑惑。要知道,奥运会可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人气之高,堪称各类比赛之首。
倘若依照这样的流量规模来看,要是换作其他诸如足球、篮球,哪怕是电竞之类的比赛项目,那理应是赚得盆满钵满才是,又怎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其实存在这样的疑惑是挺正常的,毕竟单从表面状况来讲,奥运会能够实现盈利的渠道着实是不少的:
举办各类比赛时,光是比赛场地的建设这一项,便能够极大地提升举办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准。如此一来,不仅有力地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创造出了诸多的就业岗位,想必会推动举办城市实现快速发展。
另外,数以万计的运动员、观众以及游客纷纷到来,想必也会给当地创造极为可观的经济收益。
像比赛通常都会涉及的门票销售环节,还有赞助商投放的广告,以及电视转播权的售卖等等方面,按理来讲,那必然是能够收获极为可观的收入的。
奥运会把这些因素都综合起来考虑,又怎么可能出现亏本的情况?
实际上经过深入探究便能察觉到,人气过于旺盛,恰恰是致使奥运会出现亏损的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就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例,其最终成本竟高达510亿美元,这般开支数额之庞大,常常超乎人们的想象。
需要注意的是,奥运会结束之后,那些比赛场地常常会处于闲置状态。尽管人们会努力去探寻可重复利用的途径,然而依旧有不少专门为奥运会而建造的场馆,在赛事结束后便没了可发挥作用之处。
即便如此,维护方面的成本依旧是存在的。就拿雅典来说,其如今陷入破产的状况,与2004年雅典奥运会场馆被荒废之后所产生的经济负担,存在诸多紧密的关联。
再者,奥运会作为彰显主办国尊严与体面的赛事,其运营成本无疑是一项极为庞大的开支。像安保、交通、医疗等诸多方面所需的花费,常常高到令人咋舌的程度。
诸如开闭幕式的精心制作、志愿者的系统培训与妥善管理,以及赛事的有序组织等等方面,均需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才行。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2年举办的伦敦奥运会当中,仅安保方面所需的费用开支,便高达10亿英镑。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这笔款项数额颇为可观,而且是决然省不得的。不然的话,那原本旨在为国家增光添彩、彰显国家雄厚实力的重大盛事,极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令人蒙羞的尴尬局面。
与此同时,奥运会的开支数额大得惊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带来的收益情况却远非大众所想象的那般可观:
尽管奥运会能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然而这样一种短期性的经济刺激举措,通常是很难维持较长时间的。
研究显示,奥运会的举办或许会将原本计划到访的普通游客“挤走”,如此一来,实际所增加的游客数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水平。
与此同时,举办奥运会或许会对一些常规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进而抵消掉一部分经济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奥运会所获收益并非全部归主办方所有,其中大部分转播及赞助方面的收入都得交付给国际奥委会。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情况,差不多每一届奥运会都会面临亏损的局面。
【最惨的冤大头】
尽管奥运会在多数情况下都会出现亏损状况,但仍有一小部分主办方成功实现了盈利,具体如下:
举个例子来说,在1984年举办的洛杉矶奥运会,它可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的一届奥运会。
彼时,洛杉矶虽说成功申得奥运会的举办权,可无论是政府官员层面,还是地方普通百姓群体,对此事皆是满心忧虑。在这般情形之下,他们最终做出了将奥运会交由私人承办的决定。
在当时那个时期,奥运会尚未成为商业赛事,举办奥运会往往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亏损情况,亏空数额颇为可观。也正因如此,愿意承办奥运会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少。面对这样的局面,国际奥委会迫不得已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于是决定赋予主办国家特定的商业自主权限,以期改善这一状况。
在1984年,有一位名叫彼得·尤伯罗斯的商人施展了一系列巧妙的运作手段,使得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功转变为历史上首届实现盈利的奥运会。也正因如此,彼得·尤伯罗斯荣获了“奥运会商业化之父”的这一称号。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恰恰是在那一届奥运会当中,中国运动员许海峰成功斩获了中国历史上首枚金牌。
自那之后,各届奥运会均踏上了商业化的征程。虽说真正能从中获取丰厚盈利的并不多见,可相较而言,亏损的状况却着实减轻了许多。
然而,当时间推移至21世纪后,奥运会的盈亏情况再度变得不容乐观起来。就拿2016年举办的里约奥运会来说吧,它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亏损状况,亏损数额竟高达141亿之多。至于希腊,由于其已经破产,在此便不再赘述与之相关的奥运会盈亏情况了。
巴西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其自身经济衰退程度颇为严重,并且治安状况极为不佳。在此情形下,门票收入、周边产品销售所得以及赞助商投入的资金数额都处于很低的水平,诸多不利因素相互叠加,最终致使出现了如此大规模的亏损局面。
尽管在里约奥运会上遭遇失败,但日本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在与伊斯坦布尔、马德里等诸多竞争对手的角逐当中,日本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了202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此次奥运会,日本可是满怀信心。他们不但打出了“复兴奥运”的旗号,还宣称奥运会能够助力日本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会成为日本经济得以复苏的一种象征!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现实情况颇为残酷。即便日本方面已经极力缩减开支,就连金牌都是从电子废弃物当中筛选出来的,但其耗费的成本依旧远远超出了最初设定的73亿美元预算,最终达到了令人咋舌的260亿美元之多。
或许出乎除美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意料的是,在2020年之际,新冠疫情于全球范围内骤然爆发了。
日本此次的境遇可谓惨不忍睹,其举办奥运会的情况着实糟糕。先是在奥运场所的维护方面以及疫情防控工作上,耗费了多达几十亿美元。这还不算完,门票收入以及来自游客方面的收入等,几乎全都化为泡影,直接无限趋近于零。如此种种致使最终出现了极为惊人的亏损状况,亏损金额高达500亿人民币,这般情形下,日本真可谓是十足的冤大头啊,这遭遇也称得上是史上最为惨淡的情况之一了。
在谈及东京奥运会相关情况之后,不少人不禁对2008年于中国举办的那场独一无二的北京奥运会的营收状况萌生了好奇之心,想知道当时究竟是怎样一番情形。
【北京奥运会】
在这一时期,我国投入了大量资金,打造出了诸如“国家体育场”以及“国家游泳中心”这类极具标志性的建筑。
在举办之时,我国所呈现的奥运会开幕式可谓惊艳了全世界。就21世纪这一阶段而言,除了雅典奥运会之外,其他任何一届奥运会都难以与之相媲美。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北京奥运会尽管投入极为庞大,然而最终却达成了盈利的局面,盈利数额约为10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44亿美元),这一盈利成绩足以位列历史前三甲之中。
中国能够达成这般堪称奇迹的成果,其背后的关键因素在于全国民众给予的全力支持以及奥委组细致入微的筹划安排。在相关赛事举办期间,比赛门票全部售罄,这无疑是一个亮眼的成绩。也正因如此,中国得以迅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过程最初仅仅是超出预算2%而已,这样的情况在类似的大型活动中是极为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