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普陀区应急管理局创新运用科技手段赋能安全教育,推出应急科普“漂流境”项目,以上海未高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AI安全小屋”为载体,构建起“场景沉浸-技能实训-意识养成”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新范式。

最近,这项创新实践走进校园,让150余名师生在虚实交融中完成了一次安全教育深度体验。

升级版应急科普课堂进校园

“轰燃的火焰几乎要窜出屏幕,浓烟遮蔽视线的瞬间,我才真正理解‘黄金逃生时间’的真正含义。”在活动现场,张同学摘下VR设备后仍心有余悸,“在课堂中,我学到了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相关知识,非常具有实用性,让我更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正确应对措施的意义。”

作为普陀区安全宣传进校园工作的一大创新点,此次安全课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火灾逃生、地震避险、宿舍隐患排查、火灾轰燃等安全教育科普内容输送至学生身边。

据介绍,该项目在算法加持下丰富了场景元素,新增海姆立克急救法、触电急救、轰燃场景体验等六项内容。其中,轰燃场景能真实还原火灾发生时火焰瞬间吞噬空间的情形,该场景的增设也是针对互动体验性所进行的一次完善,让学生能直观感受火灾的致命特性,做到从思想意识上重视火灾预防。


这个集AI算法、VR技术和物联感知于一体的移动教育平台,正悄然改变传统安全教育模式。“今年上半年,我们将在全区选择13所具有示范意义的学校,流动式送上VR安全课堂,以更具象、更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应急技能。”普陀区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同时,AI、VR等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安全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多元场景构建安全教育矩阵

一直以来,普陀区应急局致力于构建多维度的安全宣传矩阵,线上推出涵盖“应急科普·青声说”系列短视频、开放式系统“应急约课”等内容的系列安全微课堂,线下通过应急科普“漂流境”项目、应急宣传大篷车巡游等多种形式,为公众打造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


开课当天,三辆搭载智能教具的应急宣传大篷车就开进了校园。学生们排起长队积极参与体验,进一步加深了对地震、消防和安全用电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大篷车巡游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让“主课堂+移动站”的安全教育模式更加立体。

据悉,应急科普“漂流境”项目未来将持续研发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新型安全教育场景,探索AI人工智能技术与安全宣教的深度融合,在公众中播下安全的种子,为韧性城区建设筑牢基础防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