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名安徽男子在浙江织里镇犯下灭门命案,22年后,警方利用一支小小的烟头查清嫌疑人身份,岂料,此人竟是一名斯斯文文的知名作家……
1995年11月29日,在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的闵记旅馆中,警方在二楼相邻的两间房屋内发现了4具尸体。
旅客于某峰和旅馆老板闵某生(60岁),死于203房间;旅馆老板娘钱某英(56岁)和孙子闽某(12岁),死于202房间。
据法医检查,4人均是被钝器击打面部或头部,因颅脑严重损伤而亡。
浙江警方在案发后迅速介入调查,由于案发时没有目击者,没有监控影像资料,旅客也没有在入住时登记身份,因此警方并没有找到最直接的证据。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警方在案发现场提取了毛巾、指纹、鞋印、烟头等物证,并在此后多年一直保存完好,其中那支不起眼的烟头,就成为22年后破案的关键!
2017年,随着刑侦技术的发展,湖州警方抽调刑侦技术人员和专家组成专案组,对这起命案再次发起强攻。
专案组先后奔赴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10余个省份,入户调查600余户,走访排摸2000余人。
此外,警方还通过DNA生物鉴定技术,对案发现场烟头中残留唾液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显示,嫌疑人为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的刘永彪。
2018年8月8日,民警以调查当地卫生状况的名义,来到刘永彪家中找其抽取血样。两天后,检验结果出来了,刘永彪的DNA果然与烟头上的唾液相吻合!
不过,令民警没想到的是,这个刘永彪看起来斯斯文文,脾气甚好。据调查,此人曾经是个作家,在1985年时就在合肥市文联主办的《未来作家》期刊上发表过自己的作品。
2009年,刘永彪的中短篇小说集《一部电影》被安徽省政府授予“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三等奖。在2013年7月,他还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的成员。
如今,刘永彪在南陵县办了一个暑假“作文班”,专门指导中小学生写作,同时兼任当地一所中学聘用的校刊主编。
那么,刘永彪是怎么变成犯罪嫌疑人的呢?为了查清真相,民警连夜赶至刘家将其抓获。
然而,当刘永彪看到民警的时候,他没有喊冤,没有反抗,只是顺从地戴上手铐,颤抖地说了一句:“我等你们到现在。”
在审讯中,刘永彪交代了当年的事情。那年,他31岁,父亲过世后留下了很多债务。屋漏偏逢连夜雨,3岁的女儿也患有眼疾,急需5000元的手术费。
此时的刘永彪虽然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但收入并不高,为了给女儿治病,他和同村的汪维明来到织里镇找工作。
11月28日,刘永彪和汪维明以旅客身份入住了织里镇晟舍村的闵记旅馆。当时,他们是和一位姓于的山东商人同屋居住。
二人见于先生穿着西服,就觉得他很有钱,于是便动起了歪心思。那天下午,他们上街购买了一卷尼龙绳和一把榔头,并在当天夜里,趁于某峰熟睡,用榔头猛击对方面部。
致其死亡后,他们从于某峰的口袋中翻出20多元现金。两人并不知道,其实于某峰在裤裆里藏了数千元现金,嫌钱少的他们又将目标转向旅馆老板。
两人以退房结账为由,将旅店的闵老板骗到房内,然后趁其不备,用尼龙绳将其捆绑。为防止闵老板呼救,他们还用布塞住了对方的嘴巴。
在刘、汪的威逼下,闵老板不得不交出了一枚金戒指,结果这二人还是没有放过他。
此时的二人已经杀红了眼,他们又以同样的方式将旅店老板娘和她12岁的孙子骗到房子敲诈并残忍杀害,遂获取一块手表和数十多元现金。
之后,二人从旅馆一楼的后门逃离案发现场。
在逃亡的过程中,刘永彪夜夜睡不安稳,他也想过自杀或自首,但终因舍不得妻儿而苟且偷生。
被抓之后,刘永彪委托民警交给了妻子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到22年前的“鲁莽行动”。
与此同时,他也供出了同伙汪维明的信息,此人当时是上海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法人代表。
2019年10月22日下午,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三号法庭对汪维明、刘永彪执行了死刑。至此,曾轰动一时的湖州织里特大抢劫杀人案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