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长群里看到一件事。
一位宝妈在群里说,自己刚去上班第一天,就接到妈妈电话:“孩子怎么突然呕吐、拉肚子了?我看她的脸色也不好,赶紧回来去医院吧。”
她一听,赶紧就请了假带着孩子往医院跑。
经过医生的检查,宝宝被诊断出急性肠胃炎。
平时都好好的,怎么突然会得急性肠胃炎?
医生一问,才知道宝妈为了赶时间,只是用开水烫一下奶瓶,随即便给宝宝冲了奶,喂了下去。
医生说,这样做,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消毒的效果,奶瓶内还残留了细菌,这才导致宝宝生了病。
医生提醒她,宝宝的肠胃系统还在发育,任何细菌的侵入都可能引起严重的反应。平时清洁奶瓶,可不能大意。
听到这些,宝妈愣住了,心里满是懊悔。
她本以为开水“烫一下”奶瓶,就能保证奶瓶干净,没想到,这一举动竟让宝宝受到了这么大的伤害。
开水烫奶瓶,孩子得胃病:“用开水烫一下”,坑了多少娃。
一:为什么不能开水烫奶瓶?
很多宝妈都认为,“用开水烫一下奶瓶”是个省时省力的方法,觉得奶瓶拿去烫几秒,应该就能杀掉细菌,给宝宝喝的奶就很安全了。
其实,真相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首先,开水的温度并不一定足够高
水的温度需要持续在100度左右,并且要保证水浸泡的时间足够长,才能彻底杀灭奶瓶上的细菌和病毒。
可很多人,只是让水接触奶瓶的表面几秒钟,这样并不能消除所有的有害物质。
你可能觉得奶瓶外面看起来很干净,但其实细菌仍然可能潜伏在奶瓶的缝隙、奶嘴和瓶口这些地方。
尤其是奶嘴上,有很多宝宝口水的残留,细菌容易在这些地方滋生。
●其次,水的温度和奶瓶的材质也有关系
有的奶瓶耐高温,但塑料奶瓶就不一定能耐得住过高的温度。
比如,有些塑料奶瓶在高温下会变形,甚至释放有害物质,反而可能会对宝宝造成更大的伤害。
●再者,奶瓶上的细菌、病毒并不仅仅是表面的那些
如果没有进行彻底的消毒,奶瓶内壁和奶嘴的内部,仍然可能藏有一些细菌和病毒。
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肠胃也比较脆弱,稍微不注意,细菌就有可能进入宝宝的肚子,导致生病。
所以,开水烫奶瓶,根本无法达到真正的消毒效果。
二:怎样正确清洗宝宝奶瓶?
那么,怎么做才能彻底清洁和消毒奶瓶,保证宝宝的健康呢?
①彻底清洗奶瓶
清洗奶瓶是最基础的步骤。
每次使用后,我们要先用清水冲洗掉奶瓶内的奶渍。
奶瓶内的奶液很容易变质,残留的奶渍也容易滋生细菌。
如果只是用水冲几下,不用刷子,奶瓶里的奶渍很难彻底清洁干净。
最好使用专用的奶瓶刷,刷洗奶瓶内壁、奶嘴和瓶口,确保没有任何残留物。
②使用温和的清洁剂
很多家长习惯用洗涤剂来清洗奶瓶,但这并不完全安全。
特别是对于宝宝来说,普通的清洁剂可能残留化学成分,宝宝喝下去就不太安全。
建议使用专门为宝宝设计的奶瓶清洁剂,这类清洁剂无毒无害,能有效去除奶瓶上的奶渍,且容易冲洗干净,不会留下残留。
③消毒奶瓶
光是洗干净奶瓶还不够,消毒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我们通常有几种消毒的方法:
●蒸汽消毒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用专门的蒸汽消毒器,放入已经清洗干净的奶瓶、奶嘴,启动蒸汽消毒程序,温度可达到100℃,能够彻底杀死奶瓶上的细菌和病毒。
这个方法快速、有效。
●煮沸消毒
如果没有消毒器,也可以用煮沸的水来消毒。
把清洗干净的奶瓶放入锅中,水要完全覆盖奶瓶,然后用中小火煮沸,至少煮10分钟。
这样能够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病毒,确保宝宝喝到的奶是安全的。
●紫外线消毒
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紫外线消毒器,它通过紫外线的照射杀灭奶瓶上的细菌。
这种方法也很安全,但使用时需要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不当使用。
④正确存放奶瓶
消毒后的奶瓶,不要直接接触任何脏的物品。
最好把消毒后的奶瓶倒扣在干净的地方晾干,避免二次污染。
如果家里有干净的消毒柜,也可以放进去,保持干燥和卫生。不要放在湿润、潮气重的地方,防止细菌滋生。
通过这几步,我们就能给宝宝提供干净、安全的奶瓶,避免因为消毒不彻底而导致宝宝生病了。
宝宝的奶瓶,你一般怎么清洗消毒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