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对君主的评价往往带有传统史观的局限性,尤其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但以下十位君主常被史书列为“昏君”典型,却基本是没有异议的。他们的行为或导致国家衰亡,或因荒淫暴虐引发社会动荡。
一、夏桀(夏朝末代君主)
昏聩行为:
- 暴政虐民:史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修建倾宫瑶台,耗尽民力。
- 酒池肉林:传说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令三千人俯饮池酒,醉溺而亡。
- 迷信武力:自诩“太阳”,宣称“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最终被商汤推翻。
二、商纣王(商朝末代君主)
昏聩行为:
- 酷刑镇压:发明“炮烙之刑”,将反对者绑于烧红的铜柱上炙烤。
- 宠幸妲己:《史记》载其“好酒淫乐,嬖于妇人”,听信妲己谗言残杀忠臣比干。
- 酒池肉林:与夏桀类似,以奢靡享乐著称,终致牧野之战败于周武王。
三、周幽王(西周末代君主)
昏聩行为:
- 烽火戏诸侯:为博宠妃褒姒一笑,多次点燃烽火台假传军情,失信于诸侯。
- 废嫡立庶:废申后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引发申侯联合犬戎攻镐京,西周灭亡。
四、秦二世胡亥(秦朝第二位皇帝)
昏聩行为:
- 赵高专权:放任赵高“指鹿为马”,诛杀蒙恬、李斯等重臣,朝纲崩坏。
- 严刑峻法:延续秦始皇暴政,“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最终引发陈胜吴广起义。
五、汉灵帝刘宏(东汉第十一位皇帝)
昏聩行为:
- 卖官鬻爵:公开标价售卖官职,甚至允许官员上任后加倍搜刮民财。
- 宠信宦官:设“十常侍”干政,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 荒淫享乐:建“裸游馆”与宫女嬉戏,最终引发黄巾起义,东汉名存实亡。
六、晋惠帝司马衷(西晋第二位皇帝)
昏聩行为:
- 愚钝无能:闻百姓饥荒竟问“何不食肉糜?”
- 傀儡统治:皇后贾南风专权引发“八王之乱”,直接导致五胡乱华。
七、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南北朝时期)
昏聩行为:
- 乱伦残暴:强占亲姐,侮辱叔父湘东王刘彧(后将其封为“猪王”)。
- 滥杀宗室:屠杀兄弟及大臣,最终被侍卫刺杀,在位仅一年。
八、北齐后主高纬(南北朝北齐末代皇帝)
昏聩行为:
- 宠幸冯小怜:战时携宠妃观战,因“冯淑妃未妆”贻误军机致北齐灭亡。
- 奢靡荒诞:封猎鹰为“逍遥郡君”,赏赐无度致国库空虚。
九、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
昏聩行为:
- 滥用民力:征发百万民夫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民变四起。
- 穷奢极欲:乘龙舟南巡,船队绵延二百里,沿途州县需献珍奇贡品。
十、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
昏聩行为:
- 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耗费国力修建艮岳等道教宫观。
- 重用奸臣:蔡京、童贯等“六贼”横征暴敛,引发方腊起义。
- 艺术误国:沉迷书画金石,金兵南下时竟传位太子仓皇南逃,酿成“靖康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