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人们对遗产的分配方式各不相同。有人留给伴侣和子女,有人留给孙子,有人留给素未谋面的网友,甚至是一群陌生的孩子。借一份薄薄的遗嘱,人们表达了对亲人最深的惦念,或者留下最彻底的隔阂。
中华遗嘱库登记场景。受访者供图
据中华遗嘱库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已提供遗嘱咨询478850人次,登记保管311868份遗嘱。
绝大部分遗嘱来自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但不可忽视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提前作出规划。
年轻人立遗嘱的契机五花八门。有时是体检报告里一个异常的指标,有时是恰逢另一半生日、想要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还有可能是继承父母遗产时发现没有遗嘱导致程序复杂,甚至只是想体验一下和世界说再见的感觉。
新京报曾就“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立遗嘱”在微博上发起投票,有超过半数的人选择“怕意外发生时,来不及跟世界体面告别”。
他们的财产也五花八门。2023年初,一位有百万粉丝的90后B站博主来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决定去世后将自己名下价值300万元的虚拟资产留给父母,并将自己的B站账号留给好友运营。
家人已不是年轻人遗产的全部去处,有人留给初恋,有人留给未婚妻。一位22岁的男性室内设计师把存款和老家保存的几千本书都留给了一位网友,“在我心情低落的时候,这位朋友给过我极大的鼓励。”青海西宁一位35岁的未婚女子把部分财产捐给了当地的野生动物园,她本身就喜欢动物,“我觉得西宁野生动物园救助高原动物很有意义,我也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阅读全文>>>
专题丨为什么立遗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那是一个深约两厘米的伤口,在右胸侧部,周围已留下黑色的轮廓。是刺刀留下的痕迹。漫长的下半生里,吴九成几经辗转,从军人做回江苏省泰州市蒋垛村的农民。他曾将衣服撩起,讲述自己作为红十四军战士先后参加过“老户庄战斗”“八路围剿”“八三黄桥暴动”等数十次战斗。这个伤疤,是他参军的证明。
吴九成110岁,全家人来给他拜年。受访者供图
他一度未能被正式认定为红军,直到2016年8月11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发文,认定吴九成为红军失散人员。
吴九成身量不高,嗓门却大,逢人来拜访,他大声演唱《东方红》。有人送给他一套红十四军的军服,他放在床头,每天早上醒来都要第一时间摸到。
2025年2月11日,最后一位红十四军战士吴九成去世,享年111岁。
1915年9月,吴九成出生在海安县李庄吴家舍,小名“九儿”。13岁那年,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兄弟5人各奔东西,寻求生路。吴九成沿途乞讨,来到如皋西乡贲家巷附近的小燕庄,庄上有一位叫尤德甫的秀才将他收留至家中。
1930年4月,吴九成加入红十四军,由于他在战斗中表现突出,被提拔为红十四军一师二团机动队队长,身挎短枪,担负保护首长安全、武器保管和战事应急预备等重任。
红十四军研究会原副会长、秘书长、副研究馆员殷春泉带领人员进行了吴九成生平的调查工作,他还记得,根据他们的要求,吴九成回忆讲述了贲家巷建军大会、老户庄战斗、八路“围剿”、水洞口大会、八三黄桥暴动等重要史实。
在讲到八路“围剿”时,吴九成讲述:“敌人被我们包围,为了逃命,跳进河里,不会游水的都淹死了,我们在打扫战场时,在河里摸到一个死人就能缴到一支枪。”在讲到特别激动时,吴九成撩起自己内上衣,“看!这就是在打卢家庄时,被敌人打伤留下的伤疤。”
殷春泉的后续调查证明了吴九成所述为实,多位尚健在的老人回忆起了与吴九成相关的往事。红十四军失散后,吴九成回到小燕庄秀才家躲藏过,后因被保安队发现,暴露了身份。
尽管最终安全转移,吴九成的身份已然暴露,他无法继续留在如皋江安地区,1931年,他只身一人来到靖江新港十节埭避难,十节埭裁缝孙三大收他为徒,前后近三年。
此后,由于身份再一次暴露,吴九成又辗转至上海、泰兴等地,最终在婚后定居泰州市姜堰区蒋垛镇。阅读全文>>>
2月19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官方微博发文宣布,《哪吒2》将延长上映至3月30日,与观众“一起走过冬季,在春天继续前行”。可可豆动画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创作团队目前已经停止了所有的对外采访,“电影还在上映,希望大家把关注度都放在作品上。”
《哪吒2》自上映以来即表现出了“高开疯走”的局面,票房不断打破纪录。如今《哪吒2》已经上映二十多天、票房超过120亿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可谓取得了空前的成绩。
而在这个过程中,导演饺子和主创团队都和舆论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外界也得以从中一窥《哪吒》系列的创作历程。比如《哪吒2》的创作过程历时5年、不少镜头打磨就耗时3年、团队规模高达4000人等等细节,也都开始摊开在公众面前。
不过经历了长时间的曝光,在幕后故事已经大幅度为公众所知的当下,《哪吒》的创作团队开始主动选择远离舆论,不失为一种难得的清醒。
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创作团队选择把《哪吒2》的舆论热度主要留给作品和观众的互动,让作品本身去“讲故事”。在舆论热闹过后,作品依然是最有说服力的载体,创作团队对此应当是有着很清楚的认识。
而且,相信《哪吒》团队此时也背负了相当大的压力。《哪吒2》的表现其实是超预期的,早期的票房预测只有数十亿元,少有人想到《哪吒2》会达到今天这般热度。《哪吒2》取得了载入全球影史的成绩,这让人惊喜,但也意味着它今后所承载的期待已不可同日而语。
由此,主创团队早日“调整心态”,从喜悦中抽身,转入《哪吒3》的创作,也是一种更加沉稳的做法。《哪吒3》接下来其实也面临一个“身份转换”,如果说此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副挑战者姿态;但随着该系列逐渐成形,开始成为业界标杆,如何维系自己在动画电影领域的“头部地位”,将是一个新的课题。阅读全文>>>
近日,有市民游园时发现北京动物园对长颈鹿馆(东馆)进行了拆除,想了解该建筑是否属于文物?北京动物园表示,该建筑并非文物,拆除重建是为改善动物居住环境、提高游览安全性。记者查询相关招标计划公告显示,长颈鹿馆(东馆)使用年限已超60年,改造后内部将科学设置围栏、串门、保证饲养操作安全。
2月20日,听说北京动物园长颈鹿馆(东馆)要拆,一位游客专程过来写生,留下画作为纪念。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北京动物园长颈鹿馆是动物园西部最高的馆舍,颇具欧洲风格。为了照顾长颈鹿特殊的身体特征,不论是馆舍还是栖棚都建得高高大大。长颈鹿馆的外墙是亮丽的黄色,蓝绿色条纹点缀其间,充满童趣和活力,和长颈鹿的外形也很搭配,不少游客将其作为拍照背景墙,觉得很“出片”。
北京动物园长颈鹿馆(东馆)拆除重建的消息引发了网友关注。有网友称,长颈鹿馆是最有特色的建筑,这栋漂亮的老建筑给自己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见证了很多孩子的成长。看到拆除的景象,感觉在和一位老伙伴告别。市民张先生说,这个长颈鹿馆,他从小就很喜欢,在北京市属公园里属于有特点且与众不同的建筑,拆了颇为可惜,希望不要完全拆除。
同时,大多数网友也表示支持和理解,认为“虽然舍不得,但房子不是给游客看的,动物福利要优先,希望长颈鹿能住上更大更漂亮的房子”。
在北京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系统,记者查询到了长颈鹿馆改造工程的招标计划公告,项目概况显示,长颈鹿馆(东馆)建于1956年,使用年限已超60年。目前建筑结构破损严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同时馆内未设置动物串间及饲养员安全操作通道。计划将长颈鹿馆(东馆)拆除后,原貌重建。
针对市民关注的长颈鹿馆(东馆)是否为文物的问题,记者联系了北京动物园,工作人员表示,长颈鹿馆不是文物,就是普通建筑。长颈鹿馆(东馆)整体拆除重建是动物园正常的施工工程,也是重点项目。阅读全文>>>
编辑 刘喆 设计 师春雷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