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消费日报网报道:《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调和率从55%提高到63%


原文如下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闫廷)2月20日,记者随内蒙古自治区妇女联合会组织的“新春走基层媒体行”一行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呼市婚调委)据了解,该机构是经呼和浩特市妇联、市司法局批准设立的。呼和浩特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第二法律服务所为其职能主管。呼和浩特市婚调委的职能是立足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面向基层社区为广大诉求群体提供服务。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呼和浩特市婚调委大力培养了能够适应项目实施需求的工作团队,建立了以退休检察官、有资质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教师参与的人民调解员队伍。


闫廷 摄

自2018年挂牌运行以来,一是积极办理案件调解,每年办案均在200件以上,调解率从55%提高到现在的63%。已连续六年承接内蒙古自治区妇联组织开展的妇女儿童权益“蒲公英”服务项目,均取得良好成果。并荣获首届“蒲公英”内蒙古妇女儿童权益服务项目评审大赛三类项目及2021年度“蒲公英”内蒙古妇女儿童权益服务项目品牌项目。工作团队中骨干调解人员曾获得“调解之星”称号,调解能力得到了相关部门和行业内的普遍好评,基于案件调解质量,被很多涉事人称赞为“金牌调解”。我们选择婚姻家庭纠纷调解项目实施为基本途径,大力开展根据实施项目需要的案件调解、法律咨询、法制宣传,取得了理想的工作效果及良好的社会效应。


闫廷 摄

接着媒体采访团又参观了呼和浩特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她们以“北疆亮姐”和“敕勒川大姐”为品牌抓手,充分发挥儒科家政在服务人才培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的优势,采用平台赋能、公司和合伙人共同创业的模式,围绕呼和浩特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在社区打造社区家庭生活服务综合体,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提升消费。


闫廷 摄

在做响巾帼家政服务品牌同时,做优巾帼家政服务人才培养。通过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打造了家政服务人员的人力资源蓄水池,为各个社区服务站点培养输送合格、优秀的服务人员,解决了社区店家政服务人员来源安全性、技能专业性和服务稳定性的痛点。2024年,开展了34期技能提升、就业创业和管理人员培训,参训人数1241人;79期失能照护培训,参训人员2955人,全年累计培训4196人,实现就业3500余人,就业率超过80%。


闫廷 摄

用“爱心”凝聚合力,用“真情”传递关怀,用“行动”感染他人。她们是困境儿童的“爱心妈妈”,孤寡老人的“贴心女儿”,文明城市创建的“最美巾帼”,服务基层的“铿锵玫瑰”。为呼和浩特市深入实施“强首府”工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了强大的巾帼智慧和力量。

呼和浩特市巾帼志愿服务协会积极开展爱心助残、爱心理发、爱心学堂、爱心宣讲、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活动,救助单亲困境儿童,组织公益学堂,为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1000多个。巾帼志愿者们走进社区与居民“面对面”拉家常、“心贴心”问冷暖,“一对一”做帮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到每一户家庭中,将爱心善举融为一项项实际行动,将理想信念、志愿精神、责任担当化作北疆巾帼志愿服务精神,展现出北疆巾帼志愿者的新作为。

来源:中国消费日报网

编辑:呼和浩特市妇联新媒体中心

声明: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

戳在看的你,一直都那么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