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打算捐赠六百多张老照片的法国小伙马库斯·德雷特斯(Marcus Detrez)来到上海,开始“重走劳伦斯之路”在上海的旅程。

马库斯计划把他外公当年拍摄的一批老照片捐赠给中国,“希望它们能成为重要的历史见证,永久留存于中国的集体记忆中”。而他上海此行最重要的任务是将老照片提交给有关方面,并等待进一步的技术鉴定。本期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让我们来看看这批老照片的最新进展情况。


告诉世界这个真相,老照片第一次在上海亮相

2月19日晚上,马库斯就这次带来上海的老照片向部分媒体进行了首次展示,这也是六百多张老照片第一次在上海部分公开“露面”。

“在参观完这些地方之后,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产生一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因为我们找到了一些以前从未去过的地方,而我外公曾经到过这些地方。看到过去的这些照片会让人感到恐惧,但又惊喜于城市之后的发展,中国最终挺过了这场战争,并重建了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马库斯介绍了他当天在沪参观之后的一些感受。

2月19日中午,他与两位好友去了位于光复路的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下午则去了南京路,感受到了这条商业街的繁华。




2月19日晚上,马库斯向媒体展示部分老照片和扫描后的老照片资料

按照马库斯关于“重走劳伦斯之路”的介绍,因为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劳伦斯家族在中国和越南相继失去了两名家庭成员,特别是劳伦斯家族的许多人因“1930年代上海发生的惨剧而心灵受创、悲痛不已”。通过外公罗杰-皮埃尔·劳伦斯(Roger-Pierre LAURENS)拍摄的这些老照片,马库斯还想说明一点,那就是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并非始于南京大屠杀,而是在上海期间就已开始。

而关于日军在上海的大屠杀有多次历史记录,包括金山卫“十月初三惨案”,青浦东部地区的“青东大屠杀,宝山的“罗泾大屠杀”,崇明的“竖河大烧杀”。


马库斯的中国好友松松(右1)在分享

谈到马库斯愿意公开这批老照片的原因,据中国好友松松介绍,马库斯之前受到了张纯如(1968.3.28-2004.11.9,美国华裔女作家)所著《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影响,马库斯看到张纯如的书之后,他也深深感受到这本书中描述的一些故事与自己的家族在抗战期间遭遇的经历有相似之处。

“他们是受害者,我们不应该让受害者默默承受这些,我们要帮助他们一起走出来,并告诉世界这个真相。”松松补充说道。


马库斯的法国好友士杰(左1)在分享

法国好友士杰(Bastien RATAT)透露,他们最初在看到这些老照片之后,特别是看到日军那些触目惊心的暴行画面,曾在心理上产生了不适和沉重的负担感,通过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摆脱了老照片带来的心理创伤,而中国网友的支持则给他们继续把工作开展下去的动力。“网友的支持对我们来说很有重要性,网友的支持给我们巨大的动力。”士杰说。

在当天晚上的碰头会上,马库斯表示“现在还没有进入到正式捐赠的进程,只是照片的提交,等鉴定完了,后面进程也可以快一点。”

历史学界人士认为,张纯如当年的英文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在出版之后成为畅销书并影响了一代西方人,为了纪念这位华裔女作家,除了美国加州圣何塞市的张纯如公园,在江苏的老家淮安有张纯如纪念馆。




现场展示的部分老照片

现场视频

一位当天参与拍摄的摄影师告诉记者,当天马库斯向大家展示了大约18张老照片,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这些老照片,心里只有一个词,那就是“震撼”!

马库斯的母亲西尔维女士,她在此前给儿子发消息时表示“我觉得你应该留在中国”,而在与马库斯交流的视频当中,西尔维女士代表家族感谢所有支持马库斯的中国朋友。


终于走出第一步,618张照片提交等待技术鉴定

2月20日上午10点左右,马库斯与好友士杰、松松来到在淞沪抗战纪念馆并合影留念。在纪念馆门口,马库斯与两位好友为即将提交照片给馆方进行技术鉴定而感到如释重负。

马库斯的中国好友松松说:“终于可以走出第一步,提交照片做技术鉴定,可以迈出第一步了。”


2月20日上午,马库斯拿着皮箱与好友士杰、松松来到在淞沪抗战纪念馆门口合影

马库斯的法国好友士杰表示:“而且我们三位的任务就是告诉全世界发生了什么,但我们三位也不是什么历史专家,所以今天终于可以把照片给一些专家,我们觉得(这样做)是更好一点,他们会带给我们巨大的帮助。”

马库斯则坦言:“我们不想给任何人压力,这(提交照片进行技术鉴定)是过程的第一步,我们很高兴能够参与其中,这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装有600多张老照片的皮箱

目前,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已接收了这批照片,后续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鉴定。据悉,当天马库斯向淞沪抗战纪念馆提交的照片数量是618张,好友松松对此解释说:“由于我们的疏忽,之前统计的数量是622张老照片,那么现在最终数量是618张照片加上一只皮箱。”

有网友在看到晨报发布的相关视频节目之后对此认为:“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提供了证据……”也有网友认为:“618或622不重要,每一张(照片)都在揭露历史真相。”

当天下午,三人来到外滩,并在外滩边上合影留念,这里也是马库斯外公劳伦斯当年在上海拍摄取景的一个地方。


2月20日下午,马库斯三人在外滩边上合影留念

在提交的618张照片当中,其中几张是马库斯的外公劳伦斯的人物影像。劳伦斯1935年秋天移居上海,并与家人在沪生活和工作多年。对于劳伦斯在上海所从事的工作,从事文献资料研究的闵行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孙莺近日做了一番调查,她找到上世纪30年代上海法国公园的历史照片。

“这是1932年上海法国公园的照片,和他外公的那张照片对照一下,很可能是在这里拍摄的,法国公园也就是今天复兴公园的前身,那么劳伦斯先生可能当时担任了公园的园艺主管;还有一种可能,当时公共租界有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前身),那劳伦斯先生就是兆丰公园动物部的负责人。”孙莺提出她的个人分析。


马库斯的外公劳伦斯的人物影像(右边)与1932年照片、2021年照片比对

“上世纪30年代上海市区的公园不多,复兴公园确是有这样一个小湖,而兆丰公园的湖面大一点。”老上海俞先生每年去复兴公园拍摄,他告诉记者并提供了2021年11月7日拍摄的照片。

对于中国抗战史来说,2025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著名历史学者、上海抗战研究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在接受晨报采访时认为:

上海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特别是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都在上海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当中书写了许多奋勇抗敌、可歌可泣的故事,上海还建有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近年来,许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后代都把前辈拍摄的历史照片和当年的实物捐献给上海,这也是这些历史资料和物品最好的归宿。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我们会全面总结回顾80年前的抗战缅怀先烈,所以这些照片就是提供了佐证,包括像日军对上海的侵略,日军的许多暴行,中国军民的奋勇抗击以及抗战时期上海街区的样貌以及市民生活,诸如此类的老照片,非常有利于学术界进一步去深入研究抗战史。

对于这批老照片能在上海提交并进行鉴定,苏智良教授感到非常高兴,他告诉记者:“现在这批照片能回到上海真是太好了!我们会和相关方面的专家来鉴定这一批照片,包括每一张照片后面法文精确的翻译,实际上现在也已经开始了,我的同事也在参与其中。”


马库斯展示的老照片及其背后的法文说明

苏智良教授还表示:“等鉴定和后续工作完成之后,将来有条件逐渐开放并公布这些老照片,让更多的市民能够知道历史的真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