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满一个月。
一个月来,他的新政和言论令人眼花缭乱——加征关税、扩张主义、效率改革,无一不是大动作,无一不引发国内外不安。
一个月来,特朗普连最亲密的盟友都不放过,最近“亲俄疏欧”的姿态更令欧洲大跌眼镜。
一个月来,争议声与抗议声交织。政府效率部变成“官司集中营”。但法院、国会能否奈何得了特朗普,仍存疑问。
“特朗普2.0”的头一个月凸显哪些特点?给美国和全球带来什么?又暴露出美国政治的哪些问题?
主打一个“不可预测”
在评论特朗普执政满月时,舆论用得最多的词汇可能是“头晕目眩”和“单刀直入”。
前者指他推行政令的速度,犹如风暴令人猝不及防。后者指他的行事风格,完全不容商议,且极具颠覆性。
截至2月19日,特朗普已签署60多项行政命令(如果算上公告和备忘录,则多达104项),成为40多年来在履新100天内签署行政令最多的一位美国总统。
种种行政举措,重新塑造了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态,也重新定义了美国在世界上的角色。
对内,管控移民、去多元化、重塑政府是三大政策主轴。
具体来看,他宣布南部边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增派美军部署边境;全面废除实施数十年的“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政策;设立政府效率部,关闭或酝酿裁撤美国国际开发署、教育部等联邦机构……
其中,重塑政府引起的“裁员风暴”受到高度关注,已有超7.5万名联邦雇员接受离职补偿计划并辞职。目前这把“裁员大刀”正向国土安全部、五角大楼等部门砍去。
对外,“美国优先”政策高调回归并进一步加强。
首当其冲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五部曲”,大棒所及之处,邻国、盟伴、竞争对手无一幸免。
其次,在对待两场战争的态度上,特朗普主打一个“不可预测”。
试问,有哪位美国总统,会说出“清空并接管加沙”这种剥夺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权利的言论?恐怕特朗普是独此一家。他“挺以反伊”的决心可见一斑,也为中东和平投下阴影。
而在乌克兰问题,以及跨大西洋关系方面,特朗普政府短短几天就让乌克兰和欧洲“破防”。
一系列在俄乌和谈问题上撇开欧洲盟友的言论,令欧洲忧心忡忡。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安会上痛批欧洲,以至于慕安会主席在闭幕时潸然泪下。刚刚过去的一天,特朗普又对乌总统泽连斯基“一顿输出”,不知道后者会不会“心态炸裂”。
此外,特朗普的对外政策,还可用“无形的收缩”和“有形的扩张”加以概括。
前者反映在一系列“退群”行为上,甚至威胁退出北约。后者表现在特朗普的扩张倾向上,多次觊觎加拿大、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还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
颠覆者的手腕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表示,特朗普的新任期表现出几大特点。
第一,“美国优先”。
对内事务上,特朗普通过挤压立法权和司法权获取更集中的权力,推进“常识革命”等国内议程。
对外事务上,他通过高压手段要求盟友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不断推动美国在全球的利益最大化,可能促使传统盟友进行系统反思。
第二,大刀阔斧。
“特朗普以秩序的改革者、颠覆者的姿态上台。”王勇说,“实际上是向既得利益群体和所谓‘深层国家’宣战,这与过去的做法完全不同。”
第三,注重交易。
相比民主党政府,本届政府淡化意识形态色彩,表现更多“交易”风格。
外界注意到,凭借这种风格,特朗普在与哥伦比亚就移民问题的角力上更胜一筹,多国通过购买美国武器、进口美国能源等做法迎合特朗普。
有评论称,特朗普的风格可谓“原创”,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威胁、佯装、试探、算计中得到完善。
在王勇看来,特朗普比第一任期上台时更加广泛地重塑内外政策,出于几方面动机。
一是他有了更明确的目标。特朗普对民主党推动的多元化社会结构深表担忧,认为这违背“MAGA”党的价值观,应彻底推翻。二是因为特朗普想彰显个人权力。三是出于一种报复,欲清算自由派“政治迫害”。
引发争议和质疑
王勇认为,特朗普新政的影响是双重的。
从积极的一面看,对内,美国的政治体制长期受到特殊利益集团操控,特朗普的举措确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在美国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不久前,领导政府效率部的马斯克关于“为何一些官员神秘变富”的言论直戳美国政治要害,体现了一部分选民的呼声。
对外,美国长期以“民主自由”和意识形态为旗号,妄图更迭别国政权,扩张美国霸权,这令美国和其他国家都付出不小的代价。
而特朗普在某些领域的战略收缩和“避免卷入”,至少会在一定程度改变先前的局面。
但与此同时,消极的影响也不少。
对内,由于特朗普“随心所欲想逾矩”,已引发巨大争议和强烈质疑。
司法层面,特朗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面临约70起诉讼,挑战其行政命令以及缩减联邦政府的举措。
议会层面,虽然共和党一统两院,但压不住反对声。甚至有些共和党人都开始保护所在州选民的利益免受侵害。
民众层面,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总体尚可,但一个警报是,66%的受访选民认为特朗普没有对降低物价予以足够关注。其驱逐非法移民、加征关税等做法可能推高美国通胀。
对外,“美国优先”政策可能导致美国减少对盟友的承诺,冲击盟伴体系。而在贸易方面,各国似乎正在加紧寻找美国之外的替代方案。
王勇表示,特朗普在全球事务中依照个人对“美国优先”的主观判断行事,无视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及各种全球治理机制。“这对于现行国际秩序的破坏程度非常高,也会带来巨大的不稳定性。”
暴露深层问题
展望特朗普施政的前景,王勇认为可以分几点看。
第一,特朗普急于彻底变革,但触动太多人的利益,必然招致抵制和抗议,甚至不排除再次受到暗杀威胁。
第二,二战以来美国总统的权力越来越大,存在所谓“帝王般总统权力”的说法,而美国的立法又赋予总统很多行政权和危机时刻的处置权。
在掌握大量行政资源的基础上,特朗普还动员了硅谷等科技公司的力量,进一步扩大其权力。
“目前,尽管司法系统仍对特朗普有一定约束,但法律斗争往往费时而复杂,一时半会很难制约特朗普。”王勇说,这是当下美国权力制衡的一大困境。
第三,美国社会对通胀的担忧,或对特朗普产生政治压力。
特朗普之所以当选,很大程度得益于对经济和生计不满的选民。但如果经济治理达不到预期,特朗普后续施政或受制约。
此外,美国政治的各种深层问题,也在短短一个月中被放大。
首先,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严重分裂,价值观、意识形态对立加剧。
王勇指出,特朗普的所作所为势必加剧“文化战争”。中长期看,美国社会的团结将受到更大损害。
其次,反映了美国当前贫富悬殊、种族关系紧张带来的深层矛盾。
“特朗普更多代表的是一种‘富豪民粹主义’,打着为中下层服务的旗号,实际上政策的最大获益者还是美国1%的人群。”王勇说。
最后,制度失效也是问题。
王勇认为,对于特朗普这种不顾规则的人,美国政治体制施展空间受限,可能令特朗普朝着更极端的道路迈进。这意味着美国的政治和民主制度一定程度上是失效的。
有评论认为,特朗普就职演说中曾提到“我们的黄金时代刚刚开始”。但如果他继续沉迷于19世纪晚期美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他更有可能开启一个马克·吐温笔下的新的镀金时代——表象可能华丽,但令人生畏的挑战挥之不去。
作者:解放日报 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