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在与美方团队举行会晤前,欧盟委员会负责经贸事务的官员谢夫乔维奇喊话美方,如果无法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欧盟已经准备动用大量惩罚性工具予以反制,包括启动“反胁迫工具”(ACI),该工具主要用于报复被欧盟认定试图以经济压力胁迫成员国改变政策的第三国。谢夫乔维奇还强调,ACI反制措施的范围很广泛,具体措施包括进出口限制、欧盟市场准入限制等。



其实在此之前,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在受访时,就表达过动用ACI的想法,他提出可以对美国大型科技公司、金融公司在内的服务业采取反制措施,一旦特朗普动用关税措施威胁欧盟,他们可以通过监管手段限制美国科技公司在欧洲的业务,从欧盟列举的相关业务范畴来看,该行动应该会对美国企业利益产生不小的冲击。而欧盟之所以对美摊牌,主要还是由于特朗普发出的一系列“关税通牒”,让欧盟成员国感到极度恐惧和焦虑,他们普遍担心会对欧盟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早些时候,特朗普决定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日前他还宣称将对进口汽车、半导体征收25%的关税。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大约出口了82万辆汽车到美国,其中德国汽车制造商就占了73%,而欧洲出口的钢铁也有约25%进入到美国市场。因此在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时,欧盟以及德国都放话要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



然而在提出启动ACI压箱底武器之前,欧盟曾计划限制美国大豆以及其他不符合欧盟标准的农产品流入。按照欧委员的说法,对不同生产标准的食品实施严格的进口限制,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回应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当时特朗普制定了一项规定,为了所谓的“公平起见”,他决定征收对等关税,言外之意是,无论其他国家向美国征收多少关税,他们也会向这些国家征收相同的关税。所以说从这些情况来看,欧盟誓言要反制美国,还是因为特朗普做事太绝,没有给欧盟留余地。



不过在放完狠话后,欧盟还是继续拿中国当筹码,以换取美国的信任。此前谢夫乔维奇声称,希望向特朗普团队“推销”针对中国的联合行动,包括美欧如何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会见美国副总统万斯时,也老调重弹地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另外,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受访时也喊话特朗普,中国才是美国的首要问题,而欧盟是美国的盟友,如果特朗普希望美欧在经贸、安全、防务等领域更进一步合作的话,就不应该用关税威胁来损害欧洲的经济。



由此不难看出,欧盟做了“两手准备”应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而相比于对美国实施反制措施,欧盟可能认为拿中国当“投名状”,付出的代价会更小。所以即使是面对特朗普的无差别关税,欧盟还是甘愿放低姿态献媚美国,以牺牲对华关系来换取美国的豁免。但实际情况却是,无论是欧盟还是日本,得罪中国来讨好特朗普,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总而言之,如今欧盟应该坚定立场,果断采取适当的措施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要敢于对美国的经济霸权说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