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医保、医疗和医药服务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药品管理粗放、患者等候时间长等老问题不仅影响群众的就医体验,也制约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效能。面对这些问题,各地纷纷探索创新模式,力求通过科技赋能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作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省南通市一直走在全国创新前沿,在优化服务提升效率方面,该地引入了“库发一体”的智能化药房系统,“最快10秒钟左右”,实现了从处方信息接收到药品传送至取药台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显著缩短患者的取药等待时间,减少人力成本,提升药品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积极探索“先医后付”的新模式,简化就医流程,患者可以在诊疗结束后一次性完成费用结算,无需多次排队缴费;为确保市民买到正宗药,吃上放心药,南通市实现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监管,提高药品追溯码的采集效率;县级市海安市还推出了“视频办”和“微信一次办”服务,进一步方便了当地群众办理医保事务……南通市以参保者切身利益为中心,不断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出一条立足当地实情的医保高效发展之路。
“智慧药房”带来就医新体验:
“发药速度更快了,扫一扫就能知道药品全流程”
“最快10秒钟左右,发药速度更快了!”从医生开完医嘱,患者在缴费并且报到后,处方信息就会传送到药房,即可完成从处方信息接收到药品传送至取药台的操作。在药房取药窗口,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药房工作人员介绍,自从有了“库发一体”智能化药房后,不仅实现了药品的精细化管理,还大大减少了人力和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近年来,随着医院门诊量增长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提升,传统门诊药房原有的单一的自动化发药设备和信息化的“分段”布局已不能满足,门诊药房智慧建设的自动化装备和信息化功能升级迫在眉睫:调剂需要更高效、药品的供应需要更合理、药品的管理需要更精细以及处方信息的可溯源性。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国内首批引入“库发一体”智能调配智慧药房系统,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智能二级库和快速发药机为载体,实现了门诊药品从入库、存储到调剂、分发等进销存各环节的全流程、精细化、闭环化管理。
“中国医疗保险”发现,该医院配备2台快速发药机,每台对应4个发药窗口,机械手臂对处方中多种药品同时进行调配,并将配好的盒装药品送入传送带直达指定窗口。每台快速发药机可储存药品8500余盒,日均发放药品6000余盒。
和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库发一体”智能药房不同的是,为确保参保人员买到正宗药,吃上放心药,实现对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监管,南通市中医院正在实现在入库端药品追溯码自动、无感入库,在提高药品追溯码的采集效率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您看这个就是药品追溯码,用支付宝扫一扫就可以看到这款药品的具体信息了。”在南通市中医院,随处可见医院工作人员向市民普及药品追溯码。“原来只要扫一扫,我们患者也能详细了解药品、厂家的信息,以及药品的销售、流通的全流程。”张先生惊讶地表示。
在取药房窗口,工作人员通过扫描枪、扫码墩和高拍仪3种设备实现了药品追溯码的快速采集和上传。同时,医院还加强了对药库、门急诊药房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我们在入库端用扫描枪扫大码,实现系统自动抓取中、小码入库;在门诊窗口用高拍仪一次性扫描,批量抓取药品追溯码。”工作人员表示,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提高了药品追溯码的采集效率,还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介绍,南通市医保部门从7月部署启动药品追溯码试点工作,并率先在全省完成定点零售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追溯码接口改造工作,在打通药品追溯码数据传输通道的基础上,双向支持药品追溯码相关信息采集录入,进一步推动实现药品来源信息全过程清晰可追溯。截至目前,南通市药店与医疗机构的采集应用率,分别达到94%和73%。
医保赋能“先医后付”:
“看病更方便了,上线一周使用率达25%”
“手机挂号、预约就诊、付费取药……整个看病过程都不用排队,不用跑来跑去,而且不用带医保卡,直接刷脸或者手机结算就可以了!”李女士由衷感叹,以前到医院就医,每个环节都得排两次队,缴费排一次、就诊或是做检查再排一次。
聚焦患者门急诊就医过程中反复排队缴费等痛点问题,南通市率先探索“先医后付”模式。“中国医疗保险”发现,作为第一家开始探索的医院,启东市妇幼保健院的“先医后付”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20年10月,彼时基于掌上医院的“先医后付”功能开始上线,患者在挂号、检查、化验和取药整个诊疗活动中,可合并一次性支付费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先医后付’依然存在短板,即参保患者在看完病后必须到医院窗口结算医保费用,有些病人一旦忘记结算,即便回到家了也要折返来医院付费。”启东市妇幼保健院信息中心主任赵辉表示。
为解决上述短板,2024年3月“先医后付”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南通市医保局协助医院将现有自建渠道接入省移动支付平台,实现医院微信小程序通过医保实名认证和支持医保直接结算,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先医后付”在线医保结算。启东市妇幼保健院信息中心主任赵辉表示,由于得到医保部门的支持,将医保和医院接口相连,推出了“医保脱卡付”,实现了线上线下支付同样享受医保待遇,大大优化了就医体验,“上线一周多时间,使用率已经逐步上升到25%左右。”
目前,该医院的“先医后付”开始进入第三阶段,预将掌上医院全面升级为互联网医院,形成“先医后付”在掌上医院、“医保脱卡付”和互联网医院三方面应用的特色。
作为全市第二家开始实施“先医后付”的医疗机构,南通市中医院紧跟医保政策导向,积极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医院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对院内相关系统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改造。在信息化改造环节,信息科仅用两周时间就完成了60余个关键环节的改造,包括自助机、收费窗口、手机端签约及短信认证,药品、耗材、治疗等系统的对接,实现了所有医嘱导诊单打印、窗口及移动端的缴费结算等功能。
“我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自从有了这个自助机,医保直接结算可真是太方便了!”过去,张奶奶在进行医保结算时,常常因为不熟悉手机操作而感到困扰,时常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但现在,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通过自助机,张奶奶只需站在机器前,按照屏幕上的简单提示操作后再完成面部识别,就能迅速完成挂号、缴费以及医保结算。
截至2024年11月16日,南通市中医院已有7194人签约先诊疗后付费,8580人次就诊,仅有25人未缴费,总计金额9342.89元(注:因系统上线不满一周,超过30天方可计为欠费)。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该服务模式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目前,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也推出了“先医后付”模式,市民可通过该医院微信公众号、自助挂号缴费机、人工挂号缴费窗口三种方式签约。记者了解到,“先医后付”使得老年人群十分受益,该功能不依赖于智能手机,老年人群可通过亲属手机进行信息验证并绑定身份信息,亲属可以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等为其预约挂号,老年人只需按预约时间前往医院就诊即可,就诊结束后可直接离开医院,医疗费用将通过医院公众号、小程序等线上支付渠道由亲属直接结算。
从“能办事”到“好办事”,
医保经办服务走“新”更走“心”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来南通工作,我的医保怎么接续?”在南通海安市曲塘镇周桥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拨通了医保经办服务视频电话,不出一分钟,电话便被接通,这是海安市医保经办服务高效发展的一个缩影。此外,经记者了解,参保群众还可通过添加医保中心官方微信号上传信息、解决疑问,工作人员可在后台进行回复,指导参保群众办理相关业务。
除了提供视频咨询服务,党群服务中心也负责村里村民的医保费用征缴工作,谈及参保情况,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村民医保参保率整体较高,我们会点对点去村民家里主动上门宣传医保政策,科普医保知识。”
走出村里的政府服务中心,“中国医疗保险”来到闸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府服务工作站中有一个专门提供医保咨询服务的窗口,窗口前层层叠叠摆放了江苏省、南通市的医保政策,在异地备案、家庭共济等贴合参保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提供了政策解读,方便参保人办理医保业务,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在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可以直接办理2项医保公共服务业务(即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参保人员参保信息查询),帮办、代办13项医保业务。”南通市医保中心党总支书记张晴岚说道。值得一提的是医保窗口将医保码激活摆放于窗口显眼的位置,参保人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江苏医保app等渠道使用医保码。
“请Y108到G147窗口。”在海安市医保公共服务大厅,一块块显示屏引人注目。服务大厅中设立了专门医保服务窗口,并建立电子叫号系统,以此便捷参保群众咨询参保问题、办理参保业务。作为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服务大厅还专门设立了照护保险窗口。
在提高医保经办服务,打造15分钟医保圈的同时,南通市建立了医疗保障基金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位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负一楼。宣教基地从医保基金重要性、医保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分享、体系建设四个板块展现南通市基金监管亮点,提升医保管理意识,科普医保知识的同时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医通是指我们南通医保希望实现经办业务精通,信息互联共通以及办事快捷畅通的美好愿望。”谈及宣教基地牌子上“医通保民”的字样,南通市医保局党组书记陈春柳这样解释。
据了解,南通市通过构建“纵横矩阵”式服务体系,推动医保基本公共服务下沉延伸,以全市7个医保经办机构、4个市区办事处为主干,以49个医院医保服务站、102家乡镇(街道)医保公共服务站、1934家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点、42个银行医保服务网点、175家“医保便民药店”为布局特色,创新打造全省首个“医保地铁服务点”,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医保便民服务。
南通市始终坚持以做优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为导向,持续擦亮“医通保民”“医保暖心365”服务品牌,搭建起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医保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通过构建医保、医疗数据分享和管理共通的桥梁,“嵌入”医保服务,有效解决参保人员医院、经办机构两头跑的问题,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李亚 乔乔
编辑 | 刘莹 张雯卿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