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做出各种战略部署或者规划,都会深深地影响到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各类大学专业同样会产生变革,高校同样需要进行提前布局和调整。

从最近两年情况来看,小鱼老师发现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教育部对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方面的人才培养都有说明,这里面就涉及到新兴专业的布局。

针对于未来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布局新兴专业,能更好地弥补未来人才不足的问题,为产业发展提前奠定基础。因此,新兴专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新布局的专业,起码目前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可观,毕业生就业方面有保障。据第三方机构调查数据显示,预测多个新工科专业就业率可能达到95%以上,值得重点关注。

教育部布局的4个新专业

第一个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根据教育部和工信部联合的方案来看,这是国家针对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而全面开设的新专业,毕业生授予工学学位。

本专业综合以力学、电子信息、自动化和计算机为代表的基础学科,以航空器适航技术为代表的前沿学科。简单来说,就是属于交叉性专业,培养现代信息化的航空类人才。

我国的低空经济产业目前已经陆续启动,包括北京、广州、深圳、济南等城市都已经陆续发布相关的低空经济规划,目前在空中短途运输、低空外卖配送等领域已经陆续落地。

目前来看仅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开设该专业,整体来说对学校设备要求,高培养要求也高。



第二个智能视觉工程专业。这是教育部于2024年公布的新工科类专业,也是属于电子信息领域里面的细分专业。该专业的设置也是迎合当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的需要。

智能视觉工程是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该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在我国的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方面实现应用。

比如将来的无人驾驶技术会在各领域广泛应用,里面就涉及到智能视觉方面的识别,包括障碍物和各种危险品等。还有将来的医疗器械方面的各种医疗诊断和分析。

目前来看,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率先开设智能视觉工程专业,未来的就业单位包括各种互联网企业和国家航空航天企业,毕业生的就业薪资也是相当可观。



第三个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根据教育部更新的2024年本科目录表,华东理工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都开设电子信息材料专业,致力于新型材料研究。

电子信息材料主要研究和开发用于电子和光电设备中的新型材料。比如聚焦半导体制造、电子封装、功能材料及器件等方向,这些都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

相比于单纯的材料学专业,电子信息材料专业定位更加明确,更多是服务于半导体行业,为解决将来芯片各种材料问题而设置,相对来说,能更多的集中资源解决现实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的培养模式较为特殊,更多是希望能培养本硕连读的学生,如果单靠本科文凭很难在行业里面从事研究工作,所以读研后就业会非常好。



第四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批示结果显示,目前仅有20余所高校开设有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该专业属于能源与动力工程类的细分专业。

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努力发展新能源,降低各种排放量。因此,将来推动新能源的储备和高效利用,更加有利于推动国家能源战略安全。

如何能高效利用各种新能源并进行储备,是摆在当前高校的一个难题。比如说新能源电车锂电池的储能过程,如何能高效储存和转化,大企业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

储能科学工程专业的就业范围非常广,除了传统的电力企业外,当前的各种电池企业和新能源企业都是非常好的就业单位,目前来说,储能类的高端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总体评价

以上四个都是属于新工科专业,而且是针对未来产业的发展而进行的布局,起码在未来十年里面都是属于朝阳专业。

当然,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这些新兴专业开设时间较短,人才培养体系还没有那么成熟,需要慢慢进行摸索,所以学生的主观学习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