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的LPR出炉了,央行发布公告,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和上个月维持不变,这是从去年11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维持不变,这又该如何解读?对楼市又有何影响?
1、LPR连续4个月维持不变
2024年是货币政策变化较大的一年,单一利率(LPR)而论,无论是调整次数还是幅度都是近年最大的,LPR在2月份、7月以及10月份下调了三次,远高于2023年的下调一次,和2022年的三次持平。
但是在下调幅度上,2024年将5年期以上LPR下调了60个基点,从4.2%下调至3.6%,而2023年仅下调10个基点,2022年虽然下调了3次,但是累计下调幅度也只有35个基点。
2024年LPR下调幅度在近年来是唯一的,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毕竟在2015年将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降低至4.9%之后就维持到2019年,维持了整整4年时间。
贷款基准利率在2019年下半年改成LPR后,又加上突发的新冠疫情,到2020年也只是下调到4.65%,仅仅下调了25个基点。
从2015年底的4.9%,到2024年底的3.6%,整整9年时间,也才下调了130个基点,其中60个基点是在2024年这一年发生的。可见2024年的货币政策变化之大。
2、逼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央行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2008年在遭遇百年一遇的次贷危机的时候,中国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及时将中国经济、外贸、房地产、就业拉出谷底,避免了一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但是4万亿也留下了后遗症,庞大的债务、高企的房价,这个政策在此后的十几年颇受争议,尽管在当时及时解决了问题,此后的央行政策总是在避免“大水漫灌”,转而追求“精准滴灌”,货币政策开始收紧。
虽然在2015年和2016年有过短暂的松绑,但是也没有喊出“宽松”二字,即便是在2020年面临新冠疫情这种重大灾难,也忍住了手脚,没有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是2024年却生生将“宽松”的货币政策逼了出来,尽管前面还加了一个“适度”的限定词,但是措辞完全变了,这背后是经济环境变了,房地产下跌了三年,全国房价从最高点下跌了30%左右。
而商品房销售面积更是萎缩到9.7亿平米,回到2010年的水平,相比2021年的17.9亿平米,三年时间下滑了46%,几乎萎缩了一半,即便是2008年房地产也没有如此低迷萧条过。
房地产是经济的支柱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涉及就业广,房产又是老百姓主要财产来源,以前的畸形发展是不健康的,但是如此下跌同样也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止跌企稳是从上到下共同的心愿,这才有了宽松的货币表述。
3、新的增长动能快速发展
在最高层会议中也是将房地产的“止跌企稳”写到了报告中的,这足以说明高层对房地产持续下跌的态度,中国GDP这几年艰难维持在5%左右的增速,主要拖累方就是房地产,每年房地产投资都是负增长,严重给GDP拖了后腿。
就业方面更是如此,这次春节回农村老家,见了亲朋好友,和房地产相关的都很艰难,有一个做门窗的,接点业务还是收不回款的,有做下游装修配套的,业务如今也是肉眼减少,而那些做农民工的长辈,更是早早就放假回家了,很多项目停工了,工作不好找了。
房地产这把“尿壶”眼看就要重启了,这个时候,人形机器人诞生了,还能自己抛手绢,deepseek大模型出来了,水平堪比OpenAI,成本只要对方的二十分之一,中国科技界掀起一股巨浪,信心满满,打下了一个又一个山头。
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对短期的房地产来说就未必了,因为科技的快速爆发意味着新的经济支柱将会形成,对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将会提升,对GDP的提升自然是好事,而房地产的作用相对就小了,松绑力度会不会有改变呢?
宽松的货币政策,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看,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但是2025年已经走了2个月,从目前央行的操作来看,还没有看到符合“宽松”的政策出台,LPR维持不变就是一个例证。不过从长远来看,新的科技如果能够极大改善生产效率,对整个社会的财富提升都是有益的,改善居住环境依然是大多数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