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沉迷给哪吒刷票房,在DeepSeek刷访问量(卡死黑马)之际……
小米开启了船新的全国巡回刷圈。
雷厂长于2月11日在微博宣布开启的SU7 Ultra“巡回刷圈”, 目前已经完成了湖南株洲国际赛车场、成都天府国际赛道、珠海国际赛车场、上海国际赛车场。
几个赛道的成绩,黑马浅贴一下:
株洲国际赛车场:1’41’’806
天府国际赛道:1’26’’741
珠海国际赛车场:1’37’’758
上海国际赛车场:2’09’’944
这组数据是什么水平呢?这么说吧,在株洲、天府、珠海这三个赛道上,小米SU7 Ultra都拿下了赛道“最速四门量产车”。
而在上海赛道(简称“上赛”),SU7 Ultra更是砍掉了“四门”的前缀,拿下了赛道“最速量产车”的名号。
但有兄弟可能要问了,这不就是刷圈吗?还不如之前刷纽北有意思,有更刺激的吗?
有的,兄弟,有的。
一个热知识:上赛最速量产车的上一个记录,是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在去年10月刷出来的2’11’282。
换句话说就是:
80多万的保时米,在赛道上把200万的保时捷Taycan Turbo GT超了……
黑马:不是,鸽们儿……
保时捷在上海国际赛道的巨型广告
这显得保时捷在上赛架着的这则广告,有那么一丝黑色幽默。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保时捷就一无是处,有博主逐帧对比了两辆车的刷圈视频,大致得出了几个结论:
小米在起步和大直道上的速度明显快于保时捷,可见其动力优势确实明显;但同时小米在弯道处的制动也更明显,认为小米操纵性方面可能相对较弱。
当然也不排除天气因素影响——毕竟小米刷圈时是个大晴天,保时捷则是在雨后的半湿路面。
不过事情发展到这里,过程已经显得没那么重要,关键是保时米打败了保时捷的噱头,让吃瓜群众吃了个爽。
结果这边大伙还在各种段子刷屏,两位当事人反而和和气气地开始“商业互吹”。
雷厂长在记录出来之后,非常客气的表示:保时捷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车,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保时捷则反手发来贺电:恭喜小米新圈速,为中国制造点赞,下一个“赛道”再见。
众所周知,SU7和保时捷之间的“恩怨”,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从最初小米SU7发布会上的全面对标,大家开始玩“小米知时捷”的梗;到后来SU7表现超市场预期,保时捷中国总裁表示“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再到后来,保时捷暗搓搓在上赛投放户外广告,小米开始满世界埋头刷圈。
你要我唠他俩的恩怨情仇,能说一宿。
可玩笑归玩笑,如果小米车主真开着几十万买的车出门,却被鉴定为“买不起保时捷”,那以后谁还会买小米汽车呢?
在吃瓜群众看来“保时米”只是个不痛不痒的玩笑,但对于一家上市企业跨界造车的首款作品而言,却是个急于丢下的“烫手山芋”。
所以对于小米来说,想要摘掉“保时米”的标签:要么就等风头过后,再推新品,慢慢淡化大众的刻板印象;
要么就迎头直上,在保时捷最擅长的领域正面击败对方,做“下克上”的追赶者,逆转舆论风向。
很显然,小米选择了后者,并且做的还不错。
前几天,2025年1月轿车销量前十排行出炉,小米SU7以2.29万辆的成绩超越了比亚迪海鸥和一汽奥迪A6L位居第八;
而在新势力排行里,SU7作为唯一销量破2万的车型高居榜首。
而在2024年12月的纯电轿车销量排行中,小米SU7同样以2.58万辆的成绩超越了Model 3,位居新势力第一。
根据官方数据,SU7仅用230天创下新车企10万辆最快下线纪录,从2024年10月到2025年1月,小米SU7连续四个月交付超过2万辆,股价更是节节攀升。
2025年2月4日,小米市值突破万亿港元
,雷厂长的霸总身价再一次成为焦点。
但小米的光鲜,却越发衬得保时捷的落寞有些刺眼。
早在2015年,中国市场就已经是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但从2022年开始,中国市场却成为保时捷销量下滑的主要市场——
2024年保时捷年销量下滑28%,在华年销量不到小米SU7的一半。
从2018年到2023年底,保时捷只推出了Taycan这一款量产纯电车型
,而在2024年Taycan年销量跌了将近一半,成为保时捷去年市场成绩表现最差的车型。
2024年9月,保时捷中国换帅,曾担任保时捷加拿大和英国首席执行官的潘励驰,接任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试图力挽狂澜。
而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降本”。
据内部员工透露,12月初保时捷就开始了大规模裁员,整体裁员比例接近30%
裁员之外,潘励驰还计划为经销商网络“瘦身”。
过去两年,保时捷将经销商数量从2022年初的136家增至如今的150多家,但车卖不出去,经销商再多意义也不大。
所以潘励驰计划,到2026年底,经销商数量将缩减至100家。
但对于一个高端品牌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实是品牌号召力,和为信仰充值的用户群体,只要用户还愿意为品牌买单,保时捷就还有一战之力。
但就在今年,保时捷取消了自2011年进入中国以来一直举行的“凌驾风雪”试驾活动。
这个试驾活动实际上就是保时捷的嘉年华,保时捷会把车主带到冰雪环境里,教你各种驾驶技巧,什么绕桩定圆,雪地漂移,
活动中还会有出现911 Dakar 、 718 GT4 RS 等平时难得一见的神车,这几乎算是保时捷最为重视的试驾活动。
简单来说,车主可以通过这个活动增强对保时捷品牌的认知,又能展现品牌自身的豪华属性,此外还有逢年过节保时捷会给车主送定制礼物,其实都是豪华品牌手拿把掐的“用户管理”。
但这些能让用户产生归属感和品牌自信的项目,今年全部被保时捷“降本”掉了。
在黑马看来,国产车的崛起,一是吃上了新能源这波红利,二则是中国制造带来的供应链优势。
但与此同时,以保时捷为代表的传统豪华车的衰落,却又并非单单是技术落后导致的。
因为当下的市场中,油车时代的传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驾驶体验不再单单只局限于操纵感。
保时捷所擅长的机械数值、驾驶体验、赛道DNA,在大众消费市场已经不再吃香,逐渐被配置更高、智能化更强、价格更亲民的国产高端新能源车稀释。
而在供应链不具备优势的前提下,保时捷唯一的出路在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和豪华品牌高溢价优势——
要么进一步细分市场,深耕赛道车型,放弃大众市场;要么加快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电池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继续在大众市场走高端路线。
保时捷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陆续推出新款Taycan、全新纯电动Macan,以及新款911、911 GT3等产品,覆盖内燃机、插电式混动、纯电动等多种动力选择,并在智能化方面提升。
这些技术升级和推新能不能拉一把保时捷,我们暂时不知道。
但不出意料的话,曾经保时捷一车难求的盛况,大概率也是无法再重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