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7月29日,"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在南海执行"滚雷行动"时发生重大事故。这艘8万吨航母在执行任务时,甲板上突然燃起大火,随后发生剧烈爆炸。事故起因是一架F-4"鬼怪"战斗机上的火箭弹意外启动,击中附近的A-4"天袭者"攻击机。

当时,航母甲板正忙于战机起降。F-4战机进行例行武器检查,A-4攻击机等待起飞指令。火箭弹击中A-4后,该机油箱立即起火,引发连锁反应。停在甲板上的其他战机被波及,舰载机油箱和弹药库接连爆炸,火势迅速蔓延。

航母指挥塔内的雷达操作员回忆,爆炸发生时塔台剧烈震动,监控屏幕出现大量电磁干扰。目击者称,爆炸声如"连续雷鸣",黑色浓烟笼罩舰体。爆炸破坏部分通信设备,舰桥一度与其他舰艇失去联系。

事发当天能见度低,海面有3-4级风浪,加大救援难度。关岛美军第七舰队接到警报后,立即调派"企业"号航母战斗群支援。但因事发海域距离最近的军事基地超过500海里,救援力量到达时,火势已持续近4小时。

经过舰员12小时的奋战,大火被控制。但这场灾难已对"福莱斯特"号造成毁灭性打击。航母主要作战系统遭受重创,舰载机群损失惨重,人员伤亡严重。这起事故暴露美军航母作战体系的安全隐患,引发对航母战斗群防护能力的反思。

伤亡人员中,包括经验丰富的飞行教官和关键技术人员,影响航母的后续作战能力。美国海军统计,134名军事人员遇难,161人受伤。飞行甲板上的维修人员和消防人员伤亡最重,多名高级飞行教官在疏散战机时遇难。

装备损失方面,航母打击力量遭受重创。21架各型舰载机被彻底摧毁,另有40架因火灾和爆炸冲击波需要大修。爆炸在飞行甲板上炸出7个大洞,最大的一处直径达8米,深度超过2米,威胁到航母结构安全。

舰载武器库中近200枚各类导弹和1000余枚航空炸弹被引爆或因高温损毁。航母的电子设备、雷达系统和通信装置也严重破坏,两部甲板升降机完全失去功能。

这次事故给美国海军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2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约6亿美元。修复期间,"福莱斯特"号将完全丧失作战能力,对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造成影响。航母维修费用、人员补充培训支出、装备更换成本预计将进一步推高总体损失。

详细调查后,美国海军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直接原因是F-4战斗机火箭弹保险装置的技术故障。更深层的原因是美军在高强度作战环境下对安全管理的疏忽。由于作战任务紧张,地勤人员简化安全检查程序,部分新入职的维护人员培训时间不足,对武器系统的熟悉程度有限。

"福莱斯特"号的消防系统存在设计缺陷。传统的水基灭火系统对航空燃油火灾效果有限,而专业的泡沫灭火设备配备不足。消防人员缺乏针对性训练,面对快速蔓延的航空燃油火情,现有应急预案滞后。舰载机维护规程中,对武器系统的安全检查要求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和责任划分。

航母消防系统彻底升级,引入新一代泡沫灭火装置和智能火情监测设备。甲板设计方面,增设防爆隔离区,改进弹药存储方案。同时,美军开始研发新型航空燃料,提高安全性能。管理制度上,修订作战规程,建立更严格的武器装备检查制度,成立专门的安全评估小组定期进行安全审查。

军方意识到,内部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在后续的航母设计中,更加注重平衡作战效能与安全性能的关系。美军还针对航母在现代战争中的脆弱性进行研究,推动提升整体设计防护能力,完善各类应急预案。这些改革措施为美国海军航母作战体系的发展奠定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