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剧界,赵本山的成就有目共睹,他的小品堪称春晚的“金字招牌”。
可谁能想到,他在年少时竟落魄到连饭都吃不饱。
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一个叫周玉梅的女人,给了他一碗热饭。
成名后的赵本山,用自己的半辈子去报答“一饭之恩”。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动人故事?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苦难童年,善良救赎
赵本山,一个如今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他的童年却充满了苦难和艰辛。
在他六岁的时候,母亲因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而父亲也远走他乡,自此没了音信。
信源:央视网2010年04月28日发布
好在,他的二叔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不忍心看着他流落街头,把他带回了家。
可二叔眼睛不好,又能给他什么照顾呢,温饱问题还得靠他自己解决。
赵本山的二叔
到了上学的年纪,家境的贫寒让他自卑而沮丧。
中午,当别的同学享受着香喷喷的饭菜时,他害怕被同学们嘲笑,就偷偷跑到角落里躲起来,等到了上课时间再回去。
生活好的时候,也就只能啃几颗苞米花充饥,再多喝点水,一顿饭就这样解决了。
赵本山
到了冬天,他身上穿的单薄的衣服,根本挡不住那刺骨的寒风。
以致于他的双手长满了冻疮,可就算再难受,他也只能自己默默忍着。
赵本山儿时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赵本山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
他跟着盲人二叔生活,还在二叔那边学会了二胡和唱二人转等不少技能。
赵本山
同桌之谊,母爱温暖
上学时,赵本山同桌的李兴华发现他中午总是说回家吃饭,但上课时总能听见他的肚子在咕咕叫。
于是,李兴华便起了疑心,接着又发现赵本山有时又特别喜欢吃苞米花。
他感觉不太对劲,就鼓起勇气询问了赵本山的家庭情况。
赵本山
这才知道,赵本山并非是喜爱吃苞米花,而是只有苞米花可以充饥,甚至有的时候连苞米花都没得吃。
之后,他便总是邀请赵本山一起吃午餐,还借口说自己吃不下了。
赵本山有些诧异,但还是接受了这份好意。
赵本山
当赵本山打开饭盒时,一股热气腾腾的香味扑鼻而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
饭盒里装着白花花的米饭,还有一些家常小菜,虽然菜色朴素,但却是赵本山许久未见的美味。
这一刻,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
赵本山
当李兴华把赵本山的情况告诉周玉梅时,这个善良的女人心疼得不得了。
她无法想象,一个孩子怎么能忍受如此的饥饿。
于是,她叮嘱儿子每天带多一份饭菜,让赵本山帮着吃。
赵本山与周玉梅
在李兴华的邀请下,赵本山去了他家。
当他走进这个简陋的农家小院时,却感到无比的温馨。
虽然李兴华家也不富裕,还有六个儿子要养活。
但周玉梅却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给了他一个家的温暖。
赵本山
从那以后,赵本山常常在周玉梅家中落脚。
他和周玉梅的儿子李兴华相伴相随,两人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
赵本山
别样母子情
周玉梅的身世与赵本山有着惊人的相似,三岁丧母,七岁丧父。
在九岁那年,她孑然一身来到莲花乡茶棚村,成为了李家的童养媳。
生活的磨难让她懂得了苦中作乐,也让她的心中充满了对不幸者的怜悯。
周玉梅
在周玉梅的悉心照料下,赵本山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他的书包、衣服、饭盒,都与周玉梅亲生儿子的放在一起,她待他如亲子,晚上还经常搂着他入眠。
赵本山敏感的心灵终于找到了慰藉,他跪在周玉梅面前,认她为干妈,成为了她的第七个儿子。
赵本山
她知道赵本山因童年的经历而敏感脆弱,便尽量避免在他面前争吵,很少训斥他。
她用自己的方式,弥补着他失去母爱的创伤。
赵本山
1975年,周玉梅支持赵本山和儿子李兴华组建学校文艺队,开启了他的艺术之路。
在他22岁那年,周玉梅还亲手为他缝制了结婚的新被褥,并劝他不要挑剔,早日成家。
面对儿子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周玉梅都给予了最无私的支持和祝福。
赵本山小叔
岁月流转,赵本山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师。
但他从未忘记周玉梅的养育之恩。
每次回家,他都会带上礼物探望干妈,逢年过节,周玉梅也会准备好吃好喝的,等待儿子归来。
赵本山
艺术之路,春晚常客
赵本山的艺术天赋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他跟随着瞎子二叔学艺,特别擅长弹奏三弦。
1976年,19岁的赵本山进入公社文艺团,正式拉开了他演艺生涯的帷幕。
六年后,他凭借在《摔三弦》中饰演的盲人角色一举成名,名声大振。
赵本山
1990年的春晚,是赵本山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浑身透着质朴的生活气息,再加上张嘴就来的逗趣幽默,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成为了春晚舞台上当之无愧的常客。
赵本山
无论是《红高粱模特队》中,他与范伟之间思想观念的碰撞,还是《钟点工》里,他对现代人情感缺失的揭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默默无闻的二人转演员,到家喻户晓的小品大师,赵本山用21次登上春晚舞台的辉煌战绩,诠释了他的成功。
赵本山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赵本山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这么久以来,他从没有忘记那个给予他人生最初温暖的人——他的干妈周玉梅。
赵本山与周玉梅
赵本山的心中始终装着周玉梅,他想接这位年迈的老人到城里生活,让她能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
但周玉梅已经习惯了乡村的生活,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于是赵本山便经常回到老家,看望周玉梅。
赵本山照顾周玉梅
每次回去,他都会给周玉梅带去丰厚的礼物和经济支持。
他深知,若没有周玉梅当年的收留和关爱,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周玉梅
1997年,赵本山的事业有了起色,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干妈周玉梅。
这些年,干妈为自己付出太多,却一直被困在小小的家乡,从未出过远门。
他精心安排好一切,带着周玉梅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
赵本山
到了北京,赵本山陪着周玉梅来到天安门。
站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前,周玉梅激动得眼眶泛红,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看着干妈开心的模样,赵本山的内心也被喜悦填满,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无比正确的事。
周玉梅
每逢母亲节,他都会接周玉梅到市里,带领整个剧组一起给她过节。
赵本山的徒弟们也都知道周玉梅的重要性,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奶奶”。
岁月流转,周玉梅已经是九十多岁的高龄。
赵本山虽然也已年过花甲,但每次见到干妈,他都会亲自为她洗脚搓背,像个孩子一样躺在她的腿上休息。
赵本山照顾周玉梅
从1999年在《综艺大观》节目现场,赵本山第一次在镜头前介绍周玉梅。
到多年后他带着女儿去看望老人,让周玉梅感受到四世同堂的温暖。
在周玉梅心中,赵本山的事比自己的都重要。
赵本山
有一回,她竟想着把赵本山孝敬她用来养老的积蓄拿出来,就盼着能帮他建起一座拍摄基地,助力他的事业发展。
赵本山只能耐心地解释家乡的条件确实不合适,周玉梅也表示理解,不再坚持。
有人曾评价赵本山,他应该享受现在的功成名就,因为有孝心的人不会差。
赵本山
如今,赵本山已经退出了春晚舞台,有了更多的时间专注家人。
虽然近日被曝出坐轮椅现身,据悉是在演出中腿部受伤,但他依然希望能好好照顾身体,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这份坚持,正是源于他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恩。
赵本山
结语
周玉梅用自己朴实无华的爱,改写了一个孩子的命运。
当年收赵本山为干儿子时,周玉梅并不曾想到他日后会有如此成就,她只是单纯地想给这个不幸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而正是这份善良,让周玉梅在晚年得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