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之家 | 温暖驻外人

数十万驻外人都在关注

驻外之家人才网

www.zhuwaizhijia.com

埃塞俄比亚,地处东非高原。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高原四周地势逐渐下降。红海沿岸为狭长的带状平原,北部、南部、东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5%。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欠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除主要公路干线为水泥硬化道路外,其余公路以土路为主。

埃塞俄比亚地质工作程度低,仅部分地区做了1:25万基础地质工作,大部分地区缺乏系统的地质资料,好在埃塞俄比亚编制了全国1:250万地质图及地质矿产图,对研究埃塞俄比亚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寻找找矿靶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为了实现“走出海外,开拓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2012年,我局与埃塞俄比亚矿务部、地质调查局签订了为期5年的《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地区地质调查合作协议》,由局与埃塞俄比亚地质调查局合作,共同开展埃塞俄比亚西部及南部地区1:25万基础地质调查及地质找矿工作,面积达15000平方千米。

2014年初,我乘坐中国国际航空的航班,由上海出发,直飞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踏上了埃塞俄比亚地质找矿之旅。

通过对埃塞俄比亚基础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及前期实地踏勘,2014年我们选定了埃塞俄比亚南部及西部A、B、C等4个地区(具体矿区名字此处隐去)开展以金矿找矿为主的1:25万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2014年3月,骄阳似火,空气闷热干燥,一支由中方技术人员、埃塞俄比亚地调局地质师、司机等30余人组成的地质调查队伍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出发,一路浩浩荡荡南行,开到奥罗米亚州(Oromiya Region)的A地区,开始了以金矿找矿为主的1:25万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NAGENE野外营地

A区域属于热带地区,植被较为发育,树木以针叶林为主,且大多长有刺,这是树木适应长期炎热干旱环境的结果。在旱季地面气温大多在40、50度左右,水源缺乏。考虑到用水方便,我们选择一处河边树林安营扎寨。河水泥沙较多,较为浑浊,我们买了大量净水剂,将河水抽到大水桶里,加入净水剂待水澄清后用于洗漱。附近村子虽然有一口水井,但井水带咸涩味,无法饮用,饮用水只能到40公里外的小镇上去拉。项目部每天都会派一辆皮卡车专门到40公里外去拉饮用水。由于人多缺水,只能尽量节约用水。

开展1:25万基础地质调查及化探采样工作,每天要行走10多公里山路。野外工作常常翻山越岭,十分辛苦,加上气候炎热,在40、50度的高温环境工作,常常大汗淋漓,需要补充大量水分。为此,我们买了大量瓶装矿泉水,每人上山带上2瓶矿泉水,坚持到一天的野外工作结束。在酷暑难耐的气温下工作,每个人身上都带了一些药品以防中暑。A地区山势陡峭,沟谷较浅,树木又是针叶林,很难找到摭凉避荫的地方,只能借助大点的树干勉强遮挡阳光稍事休息一下。这时,偶尔有一降微风吹过,顿感凉爽舒适,沁人心脾,不禁感叹:有时幸福就是一阵风!

A工区中间有一条30、40m宽的河流,水流湍急,河上没有桥梁通行,只能涉水过河。为开展河北岸的调查工作,只有选择相对平缓的位置过河。为了安全起见,防止人员过河时被河水冲走,先派水性好的人,将绳索带到河对岸,在河的两岸拉起绳索起着保障作用,人员过河时拉着绳索,防止被河水冲走。


野外涉水过河

河中鳄鱼较多,当地村民应对鳄鱼有一套经验。他们在过河时,会在河水中拍手,弄出很大的声响,将鳄鱼吓走后再过河。我们过河时,先请当地村民带路,也和他们一道将鳄鱼驱赶,确认安全后过河开展工作。

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总算完成了A工区地质调查工作。大家又风尘仆仆地开赴下一个工区。通过工作,在A工区找到3处较好的Au异常带,发现2处金、铜矿化带。


项目部分地质调查人员合影

埃塞俄比亚西部则是另一番景象,2015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埃塞俄比亚西部甘贝拉州(Gambela Region)B地区地质调查工作,面积1000平方千米。B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除北段部分区域有低矮的山丘(高差在100m左右)外,大部区域为平坦地貌。区内植被森林茂盛,南部约600 平方千米区域则荒无人烟,狮子、豹子、野猪、毒蛇等野生动物繁多。

B地区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交通不便,尤其是南段无人区,丛林密集,只有羊肠小道勉强通行。我们在公路尽头村庄附近建立了野外工作大本营,在深入无人区内四、五十公里的地方建立中转营地,在中转营地周边建立小的工作营地,开展面积性的基础地质调查和化探采样工作。通常在大本营周边村子雇佣二、三十位当地居民协助地质技术人员开展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另请一、二十人从大本营将柴米油盐、饮用水等生活物资及工作物资人工运进野外营地,再将样品等物资运出到大本营,同时,安排专人在大本营负责物资采购及运输组织工作。


大本营物资运输组织

在非洲,疟疾、伤寒是常见疾病。因为非洲蚊虫很多,无孔不入,而一旦被咬,就可能被传染上疟疾,感染伤寒。野外工作期间,无论是中方人员,还是埃方人员,基本上都感染上了疟疾,有的则感染了伤寒。疟疾初期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浑身发热酸痛,浑身无力,并伴有周期性寒战,若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转为恶性疟疾,危及人的生命。一次,我们一位工程师在野外工作期间感染上了疟疾,野外离大本营有50公路的路程,车辆无法驶入,只能靠自己步行出来到大本营,再由车辆送到附近的县市医院治疗。他硬是靠着坚强的毅力,在当地村民的护送下,经过两天的时间,步行到了大本营。由于及时送到了医院治疗,避免了病情恶化。

在野外调查期间,中埃双方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并经常性地开展技术讨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这对大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过程,增加了彼此的认识和了解,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野外工作技术讨论


ABOBO野外探槽施工与编录

通过系统的基础地质调查和化探工作,在B地区找到一处很有找矿前景的Au化探异常1处,通过进一步的地质调查和地表探槽工程揭露,初步圈定了金矿化体,分析认定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中方技术人员与埃塞俄比亚地调局局长、总工程师等交流工作进展

在埃塞俄比亚5年的地质调查工作,共完成1:25万基础地质调查面积1万余平方公里,圈定Au化探异常10余处,初步圈定有找矿前景的成矿远景区6处。通过工作,对埃塞俄比亚南部及西部地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提高了该地区地质工作程度,积累了较为详实的基础地质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