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雷茂端:让旱垣披上绿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玉

苹果销售、村民返乡创业、米槐产量、几个村子之间迟迟未通的“断头路”……过去的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雷茂端奔走在田间地头,记录下这些“泥土问题”。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脚上沾泥才能心里有底。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有留守老人为领养老金翻山越岭、留守儿童走读需徒步两小时,雷茂端于是呼吁推进村级养老驿站建设,推广“校车村村通”,并建立乡村青年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在山区的连翘种植基地,他蹲点3个月,推动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中药材成为当地脱贫“金钥匙”;推动“农机共享”模式,让偏远山区耕作成本下降。

在履职的这些年里,雷茂端把自己视为农民的“传声筒”,通过实地走访,对接帮扶农户,提出建议,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土地不会说话,农民需要代言人,能当这个‘传声筒’,是我的福分。”雷茂端说。

2024年,在雷茂端的带领下,昔日村民年收入不足千元的沟东村模样大变,米槐产业成为沟东村的一张亮丽名片,村民一亩地一年收入突破4000元,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这个当年有名的贫困村成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村、农旅融合的生态村。

如今,沟东村的米槐产业日渐壮大,雷茂端不断尝试着米槐新品种的研究培育。他介绍,新品种的芦丁含量达29%至39%,比双季槐的15%高出14至24个百分点,成为了全国芦丁含量最高的米槐新品种。他提出“打造中国高芦丁米槐生产基地”目标,带领槐农用高芦丁米槐对双季槐进行大规模高接换优,并布点示范,带动周边槐农实施新技术。

米槐成为沟东村的致富产业,也成为许多山区旱垣变绿洲的生态建设举措。目前,山西已发展荒山旱垣40多万亩,带动河北、陕西、甘肃等各地荒山旱垣发展到200多万亩,一大批旱垣村庄由此走上致富路。

让村民增收致富,让旱垣披上绿装,做大做强米槐产业,雷茂端脚步不停。他开始筹划槐米集散市场,建成之后年吞吐量预计达2500余吨,大幅提高槐农收入;谋划建设“米槐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推动米槐种质创新;建立米槐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从原料采收、槐米加工、枝干利用、槐花槐荚槐豆利用、提取物处理等各环节进行产品研发,形成全产业链生产和融合的产业集群。

来源:农民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