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反围剿失败,应当归根在决策不及时,敌方实力强劲”
28岁的博古一边在房内踱步,一边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敷衍众人。
“此次反围剿的失败,我们三人一致认为是博古同志左倾错误导致”
在博古发言后不久,42岁的毛泽东在他长达一小时的报告后如此总结。
待毛泽东报告完毕,29岁的王稼祥和35岁的张闻天终是露出了疲惫的微笑。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黔军25军第2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召开了那个改变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命运的会议————“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对共产党人有多重要?
- 遵义会议的重要性
很多人一谈“遵义会议”,就会想到高中历史课本中的那句“纠正党内左倾错误”,可你知道吗?倘若当时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仅仅是“左倾错误”,先辈们也就不用走那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也就不用在泸定桥上一遍又一遍的呐喊冲锋。
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中恰恰蕴含了诸多因果。
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是年轻、脆弱的,为发展壮大,为取得共产国际经济支持,陈独秀和共产国际在华代理人马林签订了一份“合约”,该“合约”第一条是这么规定的:
“全世界的共运总部设在莫斯科,各共产党都是共产国际的支部”
正是该条约,共产国际为中国共产党送来了将革命力量陷入被动的博古。
也正是该条约,共产国际让中国共产党在博古基础上又迎来“太上皇”李德。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可得出一个道理:苏联虽早早就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并在俄罗斯大地上生根发芽,但在中国这片土壤上,他国经验就未必好用。
所以,遵义会议的作用除纠正了“博古左倾”错误外,还打破了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人养成的事事向共产国际请示的习惯,打破了“唯共产国际理论不可”的信仰依赖与崇拜。
我们在如今也不应去指责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妥协是错误的,最起码在陈独秀与马林签订合约后,包惠僧再也不用为南下广州的区区15元路费发愁,而张国焘那份每月1000元党务费用的预算也有了着落。
- 历史的祸福相依
祸福相依在某些历史事件上也可运用,遵义会议的召开便是如此。
我们在上文谈过,自1921年陈独秀与马林签订合约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不但事事要向其汇报,就连在中共中央领导人的确定上,共产国际也一并干预,博古和李德就是最好的体现。
于是,正因有了博古和李德,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工农红军开始漫漫长征路。
于是,正因有了博古和李德,中共在长征路上断开了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工农红军开始独立自主。
这一切的一切好似一个轮回,但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努力的结果。
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7日结束,会议推翻了以博古为首的“旧三人团”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轴心的“新三人团”领导。
就这样,差点被熄灭的星星之火不仅又点亮,还逐渐成燎原之势。
从1935年的遵义到2020年的北京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转危为安的关键”
这是后来人们对遵义会议的评价,虽只有短短22个字,但意义非凡。
若没有1935年的那两天,52岁的毛泽东也不会在1945年的天安门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若没有1935年的那两天,2020年的祖国也不会如此繁荣富强。
从1935年到2020年,当中隔了85年光景,中华民族又将迎来一个新的转折。
在2020年10月26日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人就当下严峻形势对“抗疫防疫”、“军事备战”、“扶贫致富”、“社保体系”、“经济发展”等问题做出重点规划,让全国人民越来越感到党的强大,国的强大。
这是何等的反应?这是敢于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的历史担当。
这是何等的气魄?这是自1935年后,共产党人对遵义会议精神的薪火相传。
小结
1964年,毛泽东又回到遵义,又回到黔军25军第2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他拿出一直陪他走过漫漫长征的毛笔,在酝酿许久后终是在主楼中提下“遵义会议会址”六字。
我想,毛主席在提字时一定思绪万千。
毕竟,在1935年时,他就是在这里与博古据理力争,为中国共产党从量变到质变打下基础。
关于遵义会议,毛主席一定终身难忘。
关于遵义会议,我们一定要铭记心中。
因为,这是关乎我党前途的会议,这是关乎中国国运的会议,这是关乎中华民族的会议。
史廖未籍现只运营号,其他平台发布皆为抄袭,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