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分享与讨论,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最艰难的情况之下,党中央被迫选择战略转移,开始了漫长艰难的长征之路。
蒋介石占领瑞金之后,下令追击红军部队,与此同时他残害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的计划从未停止,各地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众人听到国民党的名号唯恐避之不及。
路上随时会出现一队队国民党的部队,当时他们秉持着“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只要发现可疑人员,国民党军队毫不留情将其逮捕,很多平民百姓都害怕受到牵连,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一位衣裳破烂,浑身是伤的教师,突破国民党的层层封锁防线,及时和周恩来汇合,与此同时带来了一份极为重要的秘密情报。
正是这份情报红军部队才能顺利逃脱国民党的包围,救了8.6万名红军战士,这名为红军送来重要情报的人,真实身份是一名地下党员,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份情报,全来自于一个叫莫雄的国民党将领,建国之后毛主席亲自下令,一定要找到这位叫莫雄的人。
作为国民党将领,莫雄为什么要给红军提供情报?莫雄和这名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的地下党员又是什么关系?
一、思想坚定,追求正确道路
1891年,莫雄出生在广东英德,经历过黄花岗起义、北伐战争,和当时很多穷苦人家一样,莫雄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出来打拼,不管黑道白道他全都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见识到了社会的险恶,军阀割据让本身就身处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苦不堪言,他意识到社会已经腐朽不堪,必须要有一番惊天动地的大变革,才能解救当下的国人。
虽然他有很多人脉,说到底还是一介平民,深受地主阶级的迫害,那时候穷苦人民的生活几乎都是如此,被地主压迫的毫无还手之力,变得麻木冷漠,丧失了反抗意识。
可是莫雄社会阅历逐渐增加,他的思想也开始变得和别人不同,1907年他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中山先生的精神让他对社会和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知。
孙中山
莫雄是个敢想敢做的人,此后他被调入广东新军,响应孙中山的号召,积极投身革命队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都是一片前所未有的爱国浪潮和思想觉醒的局面,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国家需要有人来拯救,武昌起义之后,莫雄加入北伐军队,虽然他年纪轻轻,但是他有勇有谋,在部队中立下不少战功,表现的十分出色,就连孙中山先生都说赞扬他年轻有为。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蒋介石的野心越来越大,他背叛了革命军,走上了和孙中山背道而驰的道路。
武昌起义
莫雄深受孙中山赏识,对背弃革命思想的蒋介石颇有微词,于是他投身于张发奎的麾下,还被授予少将军衔,张发奎常年反对蒋介石,由于反蒋失败,张发奎下野之后鲜有人提及。
莫雄看到了太多底层人民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所以身上有着很多国民党高层将领不具备的正义感,因为声望很高,蒋介石一度想把他收入麾下,可是蒋介石的所做所为莫雄总是看不惯,北伐战争之后,蒋介石知道莫雄的态度,直接夺了他的实权。
在这之后,莫雄离开广州来到澳门开启了旅居生活,直到1930年,宋子文给莫雄在上海谋了一份财政部的差事,莫雄来到上海工作。
宋子文
作为张发奎的下属,在他下野之后,莫雄也一直“乐得清闲”,莫雄很清楚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他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是他在静待良机,不久之后他果然等到了一个机会,正是这一机会,让莫雄彻底明白了自己要寻找的方向。
1930年,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莫雄在上海认识了曾经的部下刘亚佛,他乡遇故友,他们两人经常在一起把酒言欢,逐渐熟络之后,莫雄将自己壮志未酬的想法,告诉了刘亚佛,听闻莫雄曾经跟随张发奎反蒋,刘亚佛萌生了一个念头。
刘亚佛此时已经是共产党特科情报组的一员,了解到莫雄的思想,开始向他传递出一些共产党的理念,莫雄此前并不了解共产党,听了刘亚佛所描述的共产党,他认为和孙中山先生的精神,竟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和刘亚佛的深入交谈中,莫雄的观念也开始发生改变。
张发奎
对共产党了解的越多,莫雄就越觉得自己之前的认知也许真的是过于狭隘了,在刘亚佛的影响下,他的思想也更加进步了,对蒋介石迫害共产党和革命人士的做法越发不能认同。
刘亚佛看到了莫雄的转变,在他的引荐之下,莫雄认识了上海地下党员严希纯和项与年,这是莫雄首次和共产党产生真正的交集,虽然名义上他还是国民党的官员,但是在思想和感情上,却更倾向于共产党。
没过多久,通过地下党组织推荐,莫雄又认识了中央特科人员李克农,他作为共产党内优秀的情报工作者,此后还在红一方面军担任政治保卫局局长,这也为莫雄为红军传递情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李克农
莫雄多次提出想加入共产党,这一消息传到李克农耳中,他把莫雄的想法汇报给了周恩来,大家都认为莫雄此时加入,对我党来说是如虎添翼。
得知莫雄曾经追随孙中山先生,周恩来对他大加赞赏,然而他却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时候莫雄还是国民党,以他的“特殊身份”想要马上入党还有些困难,为了革命工作周恩来认为,还是让莫雄以国民党将领的身份继续开展工作,这样也是为了能更好的为共产党提供情报。
虽然莫雄暂时还不能和大家成为同志,对于周恩来的想法莫雄却深表赞同,他也认为以国民党的身份展开情报传递工作更加有利,也更容易掩人耳目。
周恩来
此后的时间里,莫雄俑自己特殊的身份,多次为共产党提供情报,莫雄胆大心细,加上多年从事革命工作,情报传递做的得心应手。
即使还未曾入党,在工作中却展现出对党的忠诚,经过了严格的考验,莫雄已经具备地下党应有的素质。
二、“铁桶计划”并非如铁坚固
1934年1月,莫雄在赣北第四区担任重要职务,于是他和刘亚佛商量,不如趁此机会,在国民党多安插一些自己人,这样更加有利于以后的工作。
莫雄的身边几乎都是地下党,人数达到数十人,借故友杨永泰之手,将多名地下党员安插进蒋介石在南昌的住所,而这一切安排都悄无声息。
项与年和卢志英也是在此时进入国民党内部的,项与年正是开篇提及的冒着生命危险送出情报的我党情报人员,这份救下8.6万红军战士的重要情报,正是在莫雄的努力之下拿到的。
1934年3月,莫雄成为“剿共”总指挥官,而这一切都是在莫雄好友杨永泰的“推动”下完成的,他一直都很欣赏莫雄为人正直和出色的军师才能,莫雄曾经救过蒋介石,在杨永泰的极力推荐之下,莫雄当仁不让成为“剿共”总司令。
蒋介石
只要莫雄出手,每一次都有捷报传来,因此蒋介石对莫雄的信赖日渐加深,但是他却不知道,莫雄每次都会先让红军转移阵地,与此同时还将国民党的物资送给红军,这一切蒋介石全被蒙在鼓里。
1934年10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重要会议,在会上他提出第五次围剿红军的战略,莫雄身为保安司令,本来是没有资格参加这次会议的,他一早就知道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还在发愁怎样才能了解到会议内容。
让莫雄万万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念他“剿共”有功,特意批准莫雄旁听会议,这一好消息让莫雄深感意外。
蒋介石在庐山
为期一周的会议中,提出了“铁桶计划”,莫雄庆幸自己亲耳听到这一计划具体内容,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届时红军很有可能会受到致命一击打击。
蒋介石占领瑞金,打算以此为中心,派出150万人军队,除此之外还从南京调来数百架飞机和重型武器,将红军层层包围最后一举歼灭。
蒋介石对此充满信心,坚信这一计划必定会完成的滴水不漏,而他自始至终都没想到莫雄会将这个对红军造成巨大威胁的计划透露出去。
瑞金革命根据地
会议结束后,莫雄知道这件事情刻不容缓,他顾不上多想,把计划内容带回自己的住所,莫雄此时也顾不上自身安危,他第一时间找到项与年和卢志英,三人经过周密部署,决定用一种特殊的药水把“铁通计划”的内容分别抄写在四本字典里,运送计划的绝密重任就交给项与年完成。
三、不顾生命危险,冒险送出计划
1934年10月,全国各地都笼罩着白色恐怖,人们谈及国民党就为之色变,生怕哪天就被当成可疑人士被抓了去,项与年拥有丰富的情报经验,面对敌人的封锁,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了革命事业能赓续传承,项与年明白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他下定决心,即使牺牲生命也一定要把计划安全送出。
项与年扮成一名教师,带着四本字典,踏上了一条生死未卜的路,一路上到处是盘查的国民党军队,项与年觉得教师还是太扎眼了,为了能躲过敌人的搜查,他敲掉自己的四颗牙齿,还把衣裳撕扯的破破烂烂,故意把自己搞的浑身是伤,只为了顺利将情报安全送到。
浑身是伤、满身臭味的项与年果然没有引起敌人的怀疑,短短数日项与年却感觉就像经历了一生那么漫长,不过好在有惊无险,1934年10月7日,项与年终于见到了周恩来和李克农,顺利完成了这次重要任务。
项与年
他们刚看到项与年的样子时,完全没认出他,甚至将他当成乞丐,组织上知道这次计划,尤为重视,因为这关系到8万多红军战士的性命,看到计划的内容时,众人不寒而栗,“铁桶计划”可以说是要彻底将红军置之死地。
大家一刻都不敢耽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人一致决定,尽快实施战略转移,10月12日,红军在国民党围剿之前,撤出了已被敌人重重包围的瑞金,被迫提前半个月开始长征。
突破乌江天险之后,毛主席也忍不住感慨,如果不是情报人员及时将情报送出,他们很有可能都不在了,这些同志们立了大功。
“铁桶计划”失败,让蒋介石大发雷霆,由于没有证据,蒋介石并不知道是莫雄把计划透露给了红军,这件事情就只能这么过去了。
毛主席
蒋介石派莫雄去“剿共”薛岳带领的这一个师的队伍,表面是和莫雄打配合,实则是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对于蒋介石的心思,莫雄心里一清二楚,在保护好自身安全和组织利益的前提下,莫雄还要尽可能的小心行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敌人抓到把柄。
他们行军来到贵州毕节,这里有数千名红军,而且大多都是受了伤病的,如果国民党发动进攻,那么红军必定凶多吉少,得知国民党六十三师师长陈光中嗜酒如命,莫雄打算用酒彻底打消他的战斗意志,果不其然,几坛子酒下肚,陈光中开始和莫雄称兄道弟,“剿共”之事早已抛之脑后,趁他敌人松懈的机会,红军迅速转移。
在莫雄的配合和掩护下,红军很快就占领了毕节,此后莫雄收到红军的来信,信中提到希望他盟担任反蒋联军总司令,但是却被莫雄婉言谢绝了。
莫雄为红军做的种种,还是被蒋介石知晓,将莫雄交由南京军法处,莫雄认为这次自己凶多吉少,让他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并未下令杀他,只是将他囚禁了5个月,蒋介石之所以没有处决莫雄,因为他在军中声望很高,并且还救过他一命。
国民党败退台湾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前还是决定除掉莫雄,可是早就有人向莫雄透露了消息,他带上家人来到香港,由于事发突然,还没来得及把行踪告诉组织。
莫雄突然消失,让众人都始料未及,毛主席让叶剑英无论如何都要找到这位功臣,远在香港的莫雄得知毛主席的意思以后激动万分,他当即决定回到广州。
因为莫雄曾是国民党官员,解放以后差点遭到迫害,叶剑英第一时间嘱咐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一定要保证莫雄的安全。
莫雄晚年
1956年国庆节,莫雄等老同志收到毛主席的邀请,前往北京欢度国庆,在北京期间莫雄第一次见到毛主席,还和昔日战友项与年亲切交谈,两人多年未见,共同追忆往昔,就算时光苍老了容颜,但是将一腔热血奉献给革命事业,他们无怨无悔。
国家感念老英雄们为国奉献,莫雄之后一直生活在北京,中央妥善的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和工作,1980年,莫雄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铁桶计划”看似坚固,但是再坚固的计划都不比不上共产党员如钢铁一般的决心和毅力,正是靠着他们的坚持,克服了一次又一次艰难险阻,恰如这次传递“铁桶计划”的任务,共产党员舍生忘死的拼搏精神,才得以顺利完成,彻底击垮蒋介石打击红军的信心,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应该牢记他们的事迹,并将其赓续传承、发扬光大。
晚年项与年(左)和莫雄(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