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唯一能跟《哪吒2》争一争热搜排名的娱乐节目,恐怕就是《演员请就位》第三季了。

从伊莎贝尔·于贝尔"莅临指导"到姚笛"强势复出",这档综艺未播先火。

结果播出之后,更火。

先是姚笛的戏份被删了个干净,再有杨子冒充西门庆对导师各种尾随骚扰。

感觉从来没有一档综艺节目一开播就引发观众这么大反感。反感就对了,这说明节目组走在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口碑不重要,关注和谈资才重要。

"塌房艺人"集合

YIQIYINGCHUANG

从演员的选择上,我们就能够看出节目组的"处心积虑"。几位被重点推送的演员,无不自带话题。

姚笛,文章出轨事件的绯闻女主角,八卦典故"周一见"的重要参与者。顶着"小三"的骂名淡出娱乐圈多年。


杨子,刚在《再见爱人》里信誓旦旦要退出娱乐圈,转回身就来了《演员请就位》。


徐开骋,被张天爱在微博上手撕的出轨男,一连串"爱宝爱宝爱宝"让人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还有一个叫刘梓晨的,恕我孤陋寡闻,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何许人,结果一查,我算是小刀剌屁股,开了眼了。


选了这么一帮人参加节目,让人很难相信节目组不是故意的。他们就是希望这些自带话题的艺人能够引爆这档节目。

比如姚笛和徐开骋,在道德尺度堪比喜马拉雅山的娱乐圈,他们的复出必然会引发部分观众极大反感。

塌房艺人也能复出?你们是打算教坏小孩子?还是打算鼓励其他污塌房人?网络上少不了这一连串的追问。

至于说杨子和刘梓晨,就像《演员请就位》第二季里的张大大,选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观众添堵。而观众也想看他们在节目里吃瘪、出糗。

这俩人也没辜负节目组的期盼,刘梓晨扮演的相柳,每个导师路过时,就自动插自己、倒地、背台词……像个鬼屋里的NPC,把导师都看傻了。


杨子则追着两位女导师持续骚扰,吓得于贝尔拉紧衣领,章子怡绕着吴镇宇跑,而吴镇宇也只能感叹,杨子这是本色演出。


结果杨子还不乐意,发小作文说难道我演的西门庆不像吗?这可能是有史以来对西门庆最大的侮辱。我只想跟杨子说一句,如果你演的是高衙内,那你演的不错。


当然,最受伤的还是"演员"这两个字,如果这是一门值得尊重的手艺,那么节目组的选择显然是对这门手艺极端不尊重。

然而当我以为自己洞悉了节目的套路时,节目组又给了我一个惊喜——删掉了姚笛所有镜头。

千万别是故意的

YIQIYINGCHUANG

正当姚笛开心地在微博上和粉丝相约18点见的时候,节目延迟播出3小时。到了21点播出时,姚笛的镜头被删的一干二净。


感觉节目组这三个小时就是在忙活姚笛这件事了,而节目组给出的理由是"合同问题"。

这显然很难说服观众,网友们脑补了一个更合理的理由——姚笛的"复出"给节目组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可问题是,这样的舆论压力节目组预料不到吗?既然预料得到,要么别请姚笛,要么顶住压力坚持到底。这么干不是把姚笛当成了博取流量的祭品了吗?


更大的问题在于,如果节目组觉得姚笛这样的"塌房艺人"不能留,那徐开骋同样是"塌房艺人",为什么能留在节目里?

还有杨子和刘梓晨,网上负面新闻一大堆,却也堂而皇之地留在了节目里,这是不是有点儿太双标了?


就像八卦作者萝贝贝所言:"现在舆论都推测是'姚笛过往有负面新闻被删除',同时大家也都看到'男人有负面新闻毫发无伤',实际效果就是强化对女性极为苛刻的道德规训,对塌房男艺人一再宽容。"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宁愿相信节目组删除姚笛的镜头真的是因为"合同问题"。

如果是节目组迫于舆论压力就出尔反尔,那实在是太蠢。可如果这是为搏流量有意设计的,那就太可怕了。不至于,不至于。


然而无论有心还是无意,这档节目蹭上了这两年舆论场最热的话题——女性权益。这让节目再次出圈。

整个过程也让我们意识到,与其说这是一档演员竞赛类节目,不如说是拿参与者做噱头,不断制造话题出圈的节目。

这节目也许看着让人反感,但却绝对是综艺节目的高级进化版,它的目的就是把观众的情绪卷入节目当中。

综艺进化史

YIQIYINGCHUANG

专栏作家蔡钰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描述了综艺节目的"进化史"——从做任务到做关系。

所谓做任务,要么是比赛类,比如"超女""快男",就是打比赛,优胜劣汰。要么是做游戏,比如"跑男""王牌对王牌"。


这种综艺节目相对简单,观众看的就是比赛和游戏过程。哪儿看哪儿了,很难形成持续的谈资。

这之后,综艺创作者开始往任务类节目里加入"关系"。

同样是比赛类节目,之后的偶像选秀不仅展现选手舞台上的表现,同时还展现他们在舞台下如何训练,如何交流,如何生活。

甚至可以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为偶像的价值不在能力,而在人设。当年咪蒙质疑杨超越成团是对努力者的不公,就属于没跟上潮流,搞错了节目的主攻方向。


更加典型的是"浪姐"系列,比姐姐们的舞台表现更吸引人的,是她们私下里的人际关系。

这些"关系"能形成谈资,让节目和艺人拥有持续的话题性。所以为什么那么多姐姐想要参加"浪姐"?她们真的热爱唱跳吗?


但用任务带关系还是太麻烦,于是就出现了纯关系类综艺,比如《花儿与少年》《一路繁花》《再见爱人》。

明星们不但在节目里搞人际关系,还把现实中的人设与关系带进节目。比如《再见爱人》,一开始就以夫妻关系崩坏的方式开场,吊足了观众胃口。


说回到《演员请就位》,或许最初,节目组的确想打造一档"整顿内娱"的任务类节目。也的确有一批优秀演员在节目里得到展露才华的机会。

但随着节目播出,节目组意识到节目里的人际关系——导师与演员、导师与导师、演员与演员之间的互动,才是左右收视率的关键。

无论是李成儒的金句,郭敬明的选择,还是张大大的演技,都比那些优秀演员的表演更能吸引眼球,带来流量。


于是到了第三季,节目组彻底放下矜持,观众不就是想看节目里艺人互撕吗?这回咱们直接就请一批有争议的艺人,让他们带着有戏剧性的现成关系来上节目,让观众们看看原来的关系能不能刺激出新的关系。

而姚笛的出现和消失,让节目突破第四面墙,与观众直接链接。不仅引发塌房艺人能否复出的讨论,更是点燃了女艺人被不公平对待的争议性话题。于是乎,观众也成了这档节目Play的一环。


情绪被节目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我也终于意识到,综艺根本不是我所以为的那样浅薄。用蔡钰的话说:"综艺节目其实是一种非常先锋的、人性和社会性的试验品。"

就像去年的爆款综艺《再见爱人》,节目里嘉宾的真情和假意,让多少人重新审视了婚姻与两性关系。

从这个角度讲,《演员请就位》是一档"成功"的综艺,让我这个几乎不看这个节目的人,屡屡被节目里曝出来的话题所勾引。


作者 | 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丨pelyliu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关 注【 益 起 映 创 学 堂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