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刺身亡。距离这起刺杀事件已经过去了90多年,但是幕后真凶却一直没有定论。到底谁才是元凶巨恶?廖仲恺被暗杀后,谁又是最大的得益者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廖仲恺被刺身亡后的秘密!


廖仲恺

廖仲恺被暗杀

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廖仲恺团结两党,推动民主革命,却被反动势力暗杀!

廖仲恺是旅美华侨,父亲病逝之后,他和母亲回到了广州。之后,在叔父的安排下,廖仲恺与何香凝结婚。廖仲恺思想开放,戊戌变法之后,便萌生了去日本留学的念头。何香凝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变卖嫁妆,和廖仲恺先后前往日本留学。

在日本,廖仲恺结识了孙中山。孙中山宣扬的革命思想深深影响着廖仲恺,自此廖仲恺踏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势,分为了左派和右派。右派分子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和封建势力勾结,根本就不把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放在心上,而左派则与之相反。双方经常发生争执,引起了一系列争斗。


孙中山

身为左派的领导人,廖仲恺坚定不移地实行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对军阀和封建势力重拳出击,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廖仲恺和共产党人密切合作,积极支持工农革命,成为了共产党的朋友。但是廖仲恺的所作所为也引起了国民党右派势力的不满。

国民党右派分子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散播谣言攻击廖仲恺。1925年5月,廖仲恺发表了《革命派与反革命派》这篇文章。文章里,廖仲恺对这些自诩为“老革命党”的右派分子进行了批评,指责他们与封建官僚、军阀与帝国主义者相互勾结,说他们是“反革命派”。这篇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这些人,他们开始商议“解决”廖仲恺的办法。

到了8月份,关于谋杀廖仲恺的消息已经传开。廖仲恺等人每天都会和苏联顾问召开会议,一开始,右派分子朱卓文提出,派人埋伏在廖仲恺开会的地方,等左派领导人出现就用机枪全部射杀。幸好,公安局长提前得知了消息,阻止了这起刺杀。廖仲恺得知消息后,毫不畏惧,反而对别人打趣说,“用机关枪来搞刺杀,真是新鲜的很。”


廖仲恺和孙中山

廖仲恺的妻子何香凝担心丈夫的安全,就劝廖仲恺多带两个卫兵。廖仲恺却说,“卫兵挡不住敌人行凶,只能用来捉拿刺客。如果他们有心杀我,是拦不住的。我的一生无愧于党和国家,就算是死也没什么好怕的。但要我停止革命,是万万不可能的。”

在暗杀发生的前两天,有人趁着开会,告诉廖仲恺有人要刺杀他。廖仲恺却感慨道,为了革命,自己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19日,廖仲恺还为了给黄埔军校筹集经费的事情忙碌到了深夜。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和妻子前往国民党中央党部参加会议。在途中,廖仲恺看到了陈秋霖,就邀请他一起去。到了中央党部门前,几人刚走下车,就从石柱后面窜出了几个人,举枪射向廖仲恺等人。廖仲恺一共中了4枪,都打在了要害部位。陈秋霖也中了一枪。


何香凝

何香凝大声呼救,却没有一个人出现。往日,党部门前总是有很多警卫站岗,可今日却一个警卫也没有。何香凝只能指挥随身的卫士将廖仲恺和陈秋霖两人扶到车上。但还没等赶到医院,廖仲恺就因为失血过多去世了。陈秋霖虽然得到了救治,但也在两日后与世长辞。

廖仲恺遇刺身亡的事件,轰动了整个社会。大家纷纷要求追查真凶,严惩不贷。当时,和廖仲恺矛盾最深的胡汉民成了主要怀疑对象,但是却没有确凿的证据。胡汉民和廖仲恺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他究竟是不是刺杀案的主使者呢?

谁是凶手

事先谋划,收买凶手,谁才是真正的幕后真凶?


廖仲恺

廖仲恺被刺杀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关于凶手的身份,当时有着不少的猜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此事定和国民党内部的争斗有关。刺杀事件发生的当天,中共中央发来慰问电报。在电报中,中共中央指出,对方不仅仅是要刺杀廖仲恺,更是要推翻国民政府、推翻革命。黄埔军校的学生和革命人士都要求国民党严惩凶手,为廖仲恺报仇。

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国民党成立了“特别委员会”,成员有汪精卫,蒋介石等人,专门负责调查刺杀案的真相。在遇刺案发生的时候,廖仲恺的卫队向凶手还击,有一个凶手被击中,当场逮捕。通过这个凶手,案件很快就被查明了。

从这个凶手身上搜出了朱卓文的证件,而且此人也承认是受到了朱卓文和粤军将领梁鸿楷等人的指示。朱卓文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的死党,右派势力以胡汉民为首。由此可见,此次刺杀案一定和右派分子脱不开关系。这刺杀结束之后,其中一个凶手还向朱卓文汇报了情况,朱卓文给了他200元大洋,让凶手离开广州。


朱卓文

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因为不满以廖仲恺为首的左派强压自己的哥哥,于是就产生了杀掉廖仲恺的想法。但是不排除胡毅生是受到了胡汉民的暗示这种可能。毕竟当时在国民党内部是左派占据上风,胡汉民想到扭转局势也是有可能的。

而身为同谋的朱卓文,作为买凶的直接人,他和廖仲恺有着极大的利益冲突。廖仲恺改组国民党,当时身为县长的朱卓文被廖仲恺裁撤,家产也被充公。因为朱卓文一直对廖仲恺怀恨在心,认为是廖仲恺断了自己的财路,所以朱卓文参与刺杀案的谋划。

查清主犯和同伙之后,苏联顾问要求“特别委员会”逮捕胡汉民等人。但蒋介石和汪精卫等人以证据不足为由,没有立即下令抓捕凶犯。由于蒋介石几人的拖延,导致胡毅生、朱卓文等人潜逃香港。最后只逮捕了粱鸿楷、林直勉等人。而胡汉民因为身份受到牵连,不得不选择辞职,离开广州。国民党内的右派势力因为这次事件被清洗,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胡汉民

虽然查明了买凶杀人的主犯是胡毅生、朱卓文等人,但是这几人是否又受到了其他人的指使?胡汉民到底有没有参与这起刺杀案?事情的真相在几十年前没有查明,现在更是成为了永久的谜团。很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猜测,有的人认为胡汉民与此次凶杀案无关,只是被堂弟连累了。但是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几人在商议刺杀计划时,正是在胡汉民的家中,说胡汉民对此事一无所知,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胡汉民身为国民党右派势力的领导人,与廖仲恺是敌对关系,所以他很有可能也参与了谋划。但是,具体的刺杀人员和时间安排,胡汉民有可能不知情。不过这些都没有证据,只是一些人的猜测。随着时间的流逝,这起刺杀案的幕后真相成为了历史中的秘密。而胡毅生和朱卓文在潜逃之后,一直没有被抓住,也引起了众人的议论。

1925年9月1日,在廖仲恺的出殡仪式上,有20多万各界人士自发前来参加,黄埔军校的学生一路护送。为了抗议国民党右派的所作所为,在送殡队伍的最前端,人们举起了写着“精神不死”的白布横幅。廖仲恺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革命精神会永远留在世界上。


病床上的廖仲恺

廖仲恺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很高,他的去世势必会引起国民党内部权力地位的变化,那么,都有那些人受到了这件事情的影响呢?

刺杀事件的影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廖仲恺遇刺身亡,改变了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发展命运?

1905年,廖仲恺加入同盟会,深得孙中山信任。由于廖仲恺坚定的革命思想,使他成为国民党内影响力巨大,在孙中山去世之后,成为最有可能的接班人。在廖仲恺被刺身亡之后,在国民党内部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人的命运甚至因此而改变。


蒋介石和胡汉民

首先就是与案件有着密切关联的胡汉民。胡汉民资历老,在国民党内部有着一定的势力,地位显赫,很有可能成为国民党的领导人。但是因为他的堂弟被查出参与了廖仲恺被刺杀一案,虽无直接证据,但胡汉民也受到了很大的怀疑。无奈之下,胡汉民只能离开国民党的领导层,对外宣称前往苏联考察,失去了所有的竞争力。

与胡汉民境遇相似的就是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许崇智是国民党早期的军事领导人,掌握了一定的实权,又有军队在手,在国民党内的影响力也不小。朱卓文作为他的部属,参与了刺杀案,许崇智也不得不离开军界。之后,又受到了蒋介石的排挤,许崇智离开广州,前往美欧等地旅行,而后返回上海,再也没有作为。


许崇智

汪精卫、宋子文、蒋介石则因廖仲恺被刺杀,而获得了不小的好处。汪精卫虽然一直自称为孙中山的继承人,但是国民党党内还轮不到他做主。廖仲恺去世后,一大批右派人士下马,汪精卫则趁机上位,成为了国民党主席。

廖仲恺曾担任财政部部长,在他去世之后,宋子文身为孙中山的小舅子,继承了这一职位,也算是上位了。如果廖仲恺没有被刺杀,汪精卫和宋子文的地位都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说,他们两人是此次案件的受益人。

但是要说廖仲恺被刺案最大的受益人,那就不得不提到蒋介石。原本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政治地位并不高,但是成立“廖仲恺被刺案特别委员会”的时候,因为苏联顾问和汪精卫都不放心将事情全部交给右派势力,就让蒋介石加入了委员会。此时的蒋介石无明显“反共”倾向,甚至还有一点偏向左派。而且蒋介石和廖仲恺的关系也比较亲密,苏联顾问和汪精卫对蒋介石都很放心。


汪精卫

在查出事情的真相之后,蒋介石踩着自己的结拜大哥许崇智上位。为了消灭异己,蒋介石在接管了许崇智的粤军之后,对部队进行了改编,扩充了自己的实力。许崇智远赴美欧,也是在蒋介石的逼迫下不得不如此行事。而蒋介石则一跃成为国民革命军总监,进入国民党的权力中枢。在苏联顾问的扶持下,汪精卫、蒋介石逐渐成为了国民党的领袖。

在此之前,蒋介石在国民党内没有太大的名声,现在却能和汪精卫齐名。可以说,廖仲恺被刺案,改变了蒋介石的命运。如果廖仲恺还活着,蒋介石的地位根本不可能会提升得这么快。廖仲恺遇刺,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得益最大的人就是蒋介石。不知道蒋介石会不会在心中感谢这起案件的主谋。


蒋介石

廖仲恺虽然一早就知道有人想刺杀自己,如果想要自保是完全刻意的。但是,为了革命,他没有选择苟活于世。就像邓颖超说的那样,廖仲恺是为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牺牲的。在面对威胁时,廖仲恺坚持原则、不畏牺牲的精神,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革命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