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JH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哪吒IP衍生品市场的现状,那就是正版买不到,盗版满天飞。
现在,在电商平台输入“哪吒周边”,可以搜索出大量未经授权的衍生品,几乎涵盖所有常见的动漫周边品类。从小巧的冰箱贴、钥匙链、挂件、盲盒、胸针,到日常使用的手机壳、抱枕、再到各种桌面摆件、毛绒公仔、手办,种类繁多,五花八门。
这些盗版周边不仅款式比正版更加丰富多样,而且价格低廉,通常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部分商品销量惊人。其中,一款售价19.9元的“结界兽冰箱贴”在某电商平台的销量已突破10万。
除了爆款冰箱贴,还有销售量7000+的扑克牌,销售量4000+的挂件,以及销售量1000+的手机壳,足见市场需求之旺盛。
这些未授权的商品几乎在所有主流的电商平台都有销售。盗版商家不仅数量众多,一些还在宣传上模糊消费者认知。在电商平台,许多明显未经授权的哪吒周边在商品信息中标注“官方正品”等字样,甚至有商家直接将店铺名称命名为“哪吒之魔童闹海周边店”“哪吒2正品周边官卖店”,误导消费者。
盗版产业链的庞大不仅体现在零售端,在1688等批发平台上,哪吒相关周边的供应商同样数量众多。
这些供应商提供从定制、生产到批发的一站式服务,商品成本极低,批发价格往往低至几毛钱至几元一件,如果大批量进货还可以协商更低价。一些供应商提供的定制服务操作十分方便,只需要提供一张图片就可以进行定制生产,通常三到五天就可以拿到样品。
此外,社交平台也为这些盗版周边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不少内容社区,随处可见关于盗版哪吒周边的分享贴。“同人二创”和“盗版”改图的界限被不断模糊。许多使用原电影截图和人物形象的周边以“二创”名字被贩售。
剁椒发现,一旦用户浏览过哪吒周边相关内容,这些盗版周边分享还会被推送至用户的首页。甚至还有用户在平台的信息流广告中,看到了未经授权的哪吒衍生品推广。
今年以来,哪吒IP的主要版权方光线传媒已起诉了多家涉嫌侵权的公司。其中,一款涉嫌侵权哪吒IP的游戏《仙侠神域》也被光线要求法院责令其下架。但从衍生品市场来看,盗版现象仍然屡禁不止。
业内人士告诉剁椒Spicy,真正具备官方授权的正版周边,通常都会有明确的品牌标识(如泡泡玛特),并且一般不会在小号或小规模店铺进行分销。如果消费者在向商家询问是否正版时只能得到含糊其辞的回应,也基本可以判断为盗版。
当《哪吒2》票房不断刷新纪录,向150亿狂奔之时,《哪吒》IP在衍生品市场,却是一番混乱景象。
哪吒IP衍生品盗版横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正版商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当前,《哪吒2》的官方衍生品合作伙伴包括万代南梦宫、杰森娱乐集团(旗下集卡社)、卡游、泡泡玛特、iFoodToy、Fun Crazy、灵动创想、择珂和中信出版集团等知名品牌。尽管这些公司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授权周边,但依旧无法满足市场的庞大需求,供需失衡的情况尤为明显。
以泡泡玛特推出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盲盒为例,该产品一经上线便被抢购一空,如今在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已处于售罄下架状态,新一轮预售发货时间已排至6月30日前。
在万代官方旗舰店,售价268元的哪吒系列毛绒玩偶显示“预售,300天内发货”,而另一款敖光金属拼装模型也显示预售状态,页面信息显示产品在监修中。在灵动创想旗舰店,哪吒手办、毛绒盲盒等产品同样显示为预售状态,无法即时购买。
另外,FunCrazy与哪吒官方联名手办采用了众筹模式。该众筹项目于1月29日开启,截至2月19日,该项目仍处于众筹状态中,距离众筹结束还有10天,实时众筹金额已突破3000万元。
正版衍生品的供应为何总是跟不上市场节奏?这与IP授权模式和生产逻辑密切相关。
由于IP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没人能保证某个IP一定会火的情况下,官方授权的衍生品往往采取预售或众筹的模式,便于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库存风险。此外,正版的IP衍生品需要经过复杂的授权和监修流程,才能推向市场。这些因素都让正版周边商品难以在短时间内大量供货。
然而,电影的热度往往具有窗口期效应。在电影热度爆发的短时间内,市场对衍生品的需求暴增,而此时官方产品还处于众筹或预售阶段,无法立即供货。正版市场的空缺给了盗版产品可乘之机,大量未经授权的周边迅速填补市场需求,使得消费者在“等不到正版”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向盗版市场。
除了供应短缺,价格也是影响正版市场的重要因素。正版哪吒衍生品普遍定价较高,例如中信出版推出的官方授权钥匙扣售价39.9元,而在同一平台,未经授权的“仿制款”钥匙扣仅售不到10元,价格仅为正版的四分之一。
此外,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哪吒周边”,可以轻易找到5元左右的冰箱贴、10元左右的桌面摆件,以及100元以内的手办,这些产品的价格远低于正版衍生品,极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而言,即便盗版在材质、做工上逊于正版,其“超高性价比”依然极具吸引力。
盗版衍生品生产门槛低,市场参与者众多,其销售渠道往往依赖小商品批发市场和电商平台上的小型店铺。这类店铺规模较小、流动性高,即便被投诉下架,也能迅速换个店铺重新开张。
这一波盗版的猖獗,与整个电商行业的生态变化密切相关。
在拼多多的冲击之下,从去年到今年,几乎所有电商平台都在不断降低中小商家的开店门槛,整个电商行业的方向已经从旗舰店为主流,变为中小商家为主流。此外,平台与平台之间,还对中小商家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补贴和争夺。
不少商家在同一个平台会采用“店群”的模式来拓展生意,甚至,单一商家在某个平台一开就是上百个店铺,这也让盗版打击变得越来越难。因为,侵权主体过于分散,使得逐一取证、诉讼的成本极高,增加了维权的难度。
更复杂的是,一些盗版商家会刻意规避法律风险,例如通过“擦边”设计,避免直接使用官方角色形象,而是稍作修改,以规避侵权风险。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让官方维权变得更加困难。
面对盗版衍生品的泛滥,许多哪吒IP的忠实粉丝不仅坚持支持正版,还积极参与维权行动。在社交媒体上,盗版周边产品的推广贴下经常可以看到粉丝们的留言,直指产品侵权,并主动提醒官方进行维权。
这种“自发举报”行为,某种程度上成为了IP保护的重要补充,也反映出忠实粉丝群体对于正版衍生品的强烈支持。然而,尽管粉丝们热情高涨,一部分粉丝对官方周边开发的不足也同样有所不满。
目前,《哪吒2》的官方衍生品主要集中在哪吒、敖丙等核心角色上,而不少备受观众喜爱的配角,如石矶娘娘、西海龙王敖闰、结界兽等,至今仍未推出足够的正版周边。
许多粉丝在社交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期待,希望官方能够丰富产品线。然而,在官方授权周边供给有限的情况下,一些粉丝陷入了“想支持正版却无产品可买”的尴尬境地,而市场上的盗版产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需求空缺,让部分消费者在无奈之下选择非授权商品。
无论是“抢不到”的热门款,还是“等不到”的心仪角色,问题的本质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正版衍生品的供给远未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不仅使正版产品的稀缺性推高了炒卖价格,也在无形中助长了盗版市场的扩张。
说到IP版权保护,迪士尼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迪士尼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的法律团队和专业的品牌保护部门,负责处理商标注册申请、侵权监测和对侵权行为采取法律行动。
此前,已经有人因为盗版“玲娜贝儿”等玩具而获刑。据了解,3名被告人未经许可,采购仿冒“玲娜贝儿”等卡通形象毛绒玩具,通过网店对外销售,累计销售侵权产品金额达2000余万元,因此被追究刑事责任。
类似的,制售盗版“高达”模型玩具,也曾让犯罪嫌疑人获刑。
2024年4月,澎湃新闻报道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侵犯“高达”著作权刑事案件,三名被告人以侵犯著作权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至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不等,并处一百二十万元至二十万元不等的罚金。宣判后,被告人未上诉,公诉机关未提出抗诉。本案现已生效。
在该案中,公安机关曾在模具城查扣到“NT01强真武攻击机”880个、“NT02红凤”130个、“NT03A近战勇士”1850个,以及用于复制“高达”拼装玩具的注塑模具、零配件等;并在物流公司处调取尚未发货的“NT02红凤”250个。经审计,非法经营数额共计人民币371万余元。
同时,国内越来越多企业也逐渐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更积极的措施进行维权。
泡泡玛特在其2023年知识产权保护报告中透露,仅一年时间,该公司便发起了900余起维权诉讼,并通过举报投诉的方式终止或删除了3.3万余条侵权内容。此外,泡泡玛特还在各地方公安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下,各主流电商、社交平台方的支持下,挖掘出了几个假货黑色产业的源头工厂,并对其采取法律行动,取得了知识产权保护阶段性成果。
实际上,早在2019年《哪吒1》上映时,哪吒IP就已经成为盗版重灾区。当时的市场环境与当下情况如出一辙——影片爆火,粉丝对衍生品需求高涨,但正版产品开发缓慢,导致盗版迅速占领市场。在此之后,光线明显也提高了对侵权的重视程度。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19年后光线影业以“侵害作品复制权”“侵害作品发行权”等为案由的涉诉案件数量明显上升。这些案件既涉及与游戏相关的侵权,也涉及服装、摆件等衍生品类,但遗憾的是,最终法院判赔的金额都不高,更不涉及刑事责任。
根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光线传媒曾起诉多家公司,包括大连一家餐饮公司、一鞋业公司和汕头一家食品公司,最终分别获赔30万元、8万元和4万元赔偿。此外,2021年,杭州飘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润朵公司共同加工侵权服装并在各自店铺销售,构成共同侵权。最终,法院判润朵公司停止生产、销售侵权服装并赔偿光线传媒50万元,飘尚公司在3万元内承担连带责任。
与此同时,各大互联网平台对于盗版也并非没有打击。
此前就有IP方向剁椒Spicy透露,淘IP库团队会助力IP方打击盗版,第一时间处理无版权商品,确保正版授权商家的权益。一位淘宝车品领域的商家也曾告诉剁椒Spicy,他们之所以选择通过阿里鱼拿授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平台可以帮助他们清理在淘宝上的盗版商家,切实保障被授权商的权益。
在海外,电商平台亚马逊曾推出“零计划”(Project Zero),希望为品牌持有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加入该计划后,品牌方可以直接删除平台上的疑似侵权商品,无需经过平台审核,从而大幅提高维权效率。
但即便如此,在国内的个别互联网平台上,依然有盗版商品的售卖。哪怕是迪士尼、三丽鸥的知名IP,也逃不过盗版商的魔爪。
在接受《法治日报》采访时,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金作鹏从平台的角度提出建议:
希望平台可以探索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快速、高效且低成本的版权识别。通过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版权监测系统,利用图像识别、音频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平台上的上传内容进行实时分析与比对,精准判断是否存在侵权行为。一旦发现侵权行为,立即发出警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删除侵权内容、断开侵权链接等,依法对侵权行为进行处理。
某种程度上,《哪吒2》的盗版问题,不仅暴露了国内长期以来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也揭露了IP衍生品产业链的短板。
IP保护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责任,也需要法律手段、成熟的供应链管理和授权体系、电商平台的技术支持、市场监管和执法部门的介入以及消费者的正确消费选择共同推动。
这场战役注定艰难,但必须持续打下去。当国内出现了足以媲美好莱坞大片票房的头部电影,如何把更具长线开发空间的衍生品市场牢牢守住,不断做大,将是下一阶段全行业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