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9日)的中共一大纪念馆报告厅,1941年中共中央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土纸本与其他文物一起,整整齐齐摆放在桌面。封面手写“共产党人”“一九四一年延安”,线装。内容包括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它被评定为二级文物。
70岁的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张坚,戴上白手套,小心捧起来端详,不时与身边的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王毅轻声讨论、品鉴。
中共一大纪念馆,是张坚曾工作过十年的地方。而王毅,退休前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今天重回一大,他们对纪念馆新入藏的藏品葆有好奇心、探究欲,也是为了将自己收藏多年的革命文物带来,捐赠给一大。
两位老人都说,文物史料如果置之高阁,那只是物品。将它们拿出来面向观众和研究者,无疑能更好发挥革命文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作用。这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记者昨天从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的2024年新征集文物藏品成果展示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一大共征集到近400件/套、近1000件藏品。现在收藏有自鸦片战争以来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的藏品13万件,馆藏文物类藏品4.6万余件,资料藏品8万多件。
本次展示会展示了208件/套重要藏品,其中多为珍贵文物。如上海工部局织绣大型徽标,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声援运动银质纪念章等8件/套国家二级文物。1897年伦敦出版马克思著《东方问题》(英文版),1919-1923年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山川均、山川菊荣主笔的杂志《社会主义研究》,1934年《渔光曲》黑胶唱片等58件/套国家三级文物。同时还有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队员签名旗帜等见证新时代伟大飞跃的藏品。
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保管部副主任(主持工作)韩晶说,2024年,我们通过上门走访、来馆接待、快递等方式共接收文物藏品191件/套,421件。捐赠人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如中共一大代表亲属、革命文物收藏爱好者、艺术家、热心市民等。比如董必武生前使用过的手杖,上面刻有“厉行节约”四字,是对董老一生节俭精神和清廉品质的最好诠释。该手杖由董必武之孙董绍新捐赠。“蕴含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纪念馆几代征集人员的努力。”
去年,中共一大纪念馆还远赴日本,征集到早期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文献5件/套、50件,有效地打开境外征集新局面。
现场,张坚呼吁:鼓励收藏协会会员向文博单位捐赠更多红色题材的革命文物,让更多年轻人知晓中国近现代历史,传承革命文物的重要意义。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说,孕育于上海的伟大建党精神,同样也是上海城市精神、城市品格的源本和根魂。今后将继续丰富馆藏,让文物焕发新生机,也让史料支撑成为讲活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力量之源。
栏目主编:苏展 文字编辑:周辰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宛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