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理想中乡村的模样吗?
每次来到乡间,脑海里总会不自觉地响起这首歌。这次来新潟县南鱼沼市,亦是如此。
动起来南鱼沼的念头,最初是因为想来种植越光米的地方走一走。稍微搜索一番后,发现这里还有一些值得探访的酒造和餐厅,且能顺便赶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末班车,于是特意留出了两天时间。
南鱼沼位于新潟县南部
和大部分日本乡村一样,南鱼沼市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游客来这儿基本是自驾或者跟团。我们这种外国游客,只能依靠班次极少的公共交通和双腿。
一大早乘坐铁路到达五日町JR站,沿途步行近一小时,除了稀稀落落的民房,路上所见只有广袤的田野,寻不着半个行人的影子。远处山间云雾缭绕,先是下了一阵小雨,不一会儿又放起晴来,散步倒也颇为舒适。
途中误入不知名的当地神社,温和的阳光穿过密林,洒在碧绿的青苔上,煞是好看。
再穿过几片农田,就是由清酒品牌八海山所打造,集酿酒厂、餐厅、咖啡店、杂货店等于一体的综合体设施——鱼沼之里。
抱着参观日本资本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念头,我脑海中产生了一个疑问:人口日渐稀少的乡村,靠什么吸引外人的到来,以支持乡村的振兴发展呢?
在这片区域逛了大半天后,我似乎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靠城里没有的东西,或者说,靠城里人虽然非常熟悉,但加上了乡村特色的东西。
比如,酒。
新潟县的酒藏约有90家,数量位居全日本第一(但清酒产量第一是盛产山田锦酒米的兵库县)。部分酒藏通过酒藏见学的方式吸引潜在客人,一般是由职员领着客人参观酒藏,讲解酿酒过程,结束后再引导客人到商品售卖处,推销自家酿造的酒。八海山在此基础之上,又多了些别出心裁的设计。
作为日本有名的豪雪地带,到了寒冬时节,南鱼沼一带地面的积雪可达数米之厚。在冰箱普及之前,南鱼沼当地居民会使用积雪来保存新鲜食物。八海山专门设计建造了一处雪室,让这一场景得以重现。
冬季到来时,大量降雪通过打开的屋顶飘入贮雪室,累计重量达约一千吨。雪季过后,贮藏库温度可维持在5℃左右,便于储存清酒和蔬果等食物。我们参观时已是秋季,雪室内还有上一年冬季尚未融化的积雪。这一设计既向大众普及了当地民间习俗,节省了一大笔低温储存清酒的电费,还能顺便售卖一波雪室贮藏的清酒和特产,可谓一举多得。
清酒在酿造过程中,需经过上槽压榨的环节,将酒液和酒粕分离。如何利用残余下来的酒粕,也是一门学问,比如售卖给料理店,应用于各种美容保健产品,又或是用来酿造酒粕烧酎。
酒粕面膜和烧酎,在八海山当然是有的。这里更大的卖点是推出了一款只能在此处购买,名为“面向未来”的纪念烧酎。客人订购烧酎后,可以拍照留念,在瓶身上写下给家人、朋友或者自己的寄语。酒藏提供保存服务,还能帮客人在5年内的指定日期将酒和纪念照片一同寄出。靠着村里廉价的储藏空间,赚的是城里人所谓回忆和纪念的附加差价。
来八海山酒藏旅游的观光客,大多会在附近的社员食堂,或是猿仓山啤酒酿造所解决正餐。
后者虽然名为酿造所,其实是一处不小的综合体,包括猿仓山啤酒吧、酒类贩卖店和一家名为1095 Bakery的烘焙店。
猿仓山啤酒吧是“前店后厂”的模式,吧台后方就是酿造厂,与众不同的卖点则是选用南鱼沼本地的极软水酿造。可选的下酒菜有不少,我一眼看中的是野猪肉汉堡。汉堡面包就是旁边1095 Bakery的出品,野猪肉自然是新潟县产,中间夹着的蘑菇来自鱼沼本地。啤酒汉堡是大家都喜欢的品类,如何发挥乡村在地优势,做出差异化来,才是吸引客人的门道。
除了鱼沼之里之外,南鱼沼吸引我的还有一间看似不太起眼的古民家乡土料理,榉苑。在tabelog新潟县前五名的餐厅中,其余四家都是评上米其林星级的fine dining,更衬托出这家餐厅的特别。
沿着鱼沼之里西边的田间小路步行,远远地便能望间一棵巨大的榉树,据说树龄高达1500年。榉苑位于榉树旁一间150年历史的茅葺建筑内,名字正来源于这颗榉树。
这类茅葺建筑多见于豪雪地带的乡间,屋顶以茅草覆盖,陡峭的构造可以有效防止屋顶在冬季被大雪压垮。然而,屋顶茅草每年的更换和房屋的维护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不过是一处普通的乡下民居。到了1986年,从邻近南鱼沼六日町嫁来此地的南云直子把房屋内部分空间改造为餐厅,用以补贴房屋维修的高额开支。“我虽然是从外地嫁过来,但对这座房子很有感情。这样的房子已经不可能再重新建造了。”在一次采访中,南云直子说道。
虽然并非出身于料理世家,烹饪手艺是跟随料理教室老师习得,南云直子做出的料理却有种温暖人心的熨帖感。料理选用的蔬菜和大米是自家田里种植得来,菜品外表看似素朴,调味却精妙得恰到好处。如本地姬菇和扇贝凉拌后,加入山药泥带来顺滑的食感;菊花舞茸椀物香气幽雅,比起一些名店也未见逊色;炸过的海苔藕饼酥脆清香,不由得让我想起广州花城苑的藕粉来。
主食部分是一道名能平汁(のっぺ)的本地家庭料理,搭配芝麻栗子饭。能平汁的做法是将扇贝贝柱、芋头、萝卜、牛蒡、莲藕和各类蔬菜切成小块,一起混合在出汁中炖煮而成,有冷热吃两种吃法。对于许多新潟人来说,它就意味着妈妈做的菜的味道。早前在新潟站附近的居酒屋试过冷吃,榉苑热乎的版本明显要美味许多。
在南鱼沼散步时的悠闲心情,到了第二天参加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时,却一下子变得沉重了起来。
越后妻有地区包括新潟县南部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与南鱼沼市相邻,土地面积达760平方公里。自2000年开始,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每三年举办一次,今年已经是第9届。艺术祭借助在乡间设置的众多艺术作品,试图唤起人们对乡土的记忆,重新为乡村注入活力。
跟着当地官方旅行团参观了一整天,让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众多知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而是一副挂在废弃学校教室内,由学生歪歪扭扭的字体写下的百年校史。
这座真田小学校创建于一百多年前的明治时期,历史比国内绝大多数大学还要悠久。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腾飞,大量年轻人离开乡村,奔向大城市工作生活,学校的学生数量也从历史高峰开始下降,逐渐走向衰败和消亡。
从建校之初的历史事件细细往后读,你会发现,即使是这样一间坐落在乡间的普通小学校,也有着自己的辉煌时刻,也见证过这一地区的荣辱兴衰。一路读至结尾,平成17年3月(即2005年3月)大事记下面写着的“十日町市立真田小学校 闭校”一行字,更是显得无比沉重。艺术祭的几处场地,都是由废弃学校改建而来。在越后妻有地区,这样因人口减少而荒废的学校至少已有10间。
即便感觉这片土地在缓慢地走向不可避免的衰落,我仍然会被本地志愿者们的热情和所打动。除了工作人员之外,服务艺术祭活动的志愿者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当地居民。我们的随车导游便是一位刚从教师职位上退休的老人家,从事导游服务业时间还不久,偶尔会在讲解途中突然陷入走神般的沉默。
据他回忆,艺术祭在举办之初曾遇到不小的阻力,当地许多议员并不认为这一举动能为振兴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多少好处,乡村也并不需要艺术。在二十多年前举办第一届艺术祭的时候,本地居民几乎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一活动能一直持续到今天,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造成如此轰动的影响和效应。
有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来自全世界的艺术祭直接观众总计约500万人,累计综合经济拉动达数百亿日元,当地的旅馆、餐饮、交通、农业、手工制作等产业皆因此获益。
11月初的新潟,天黑得特别快。回程路上,大巴沿着漆黑山路盘旋前行,脑海中又响起一阵熟悉的旋律:
我不和你谈论人生
不和你谈论深奥玄妙的思潮
请离开书房
我带你去广袤的田野
去看看遍处的幼苗
如何沉默地奋力生长
你久居闹热滚滚的都城
诗艺呀 人生呀 社会呀
已争辩了很多
这是急于播种的春日
而你难得来乡间
欅苑
电话:025-775-2419
地址:新潟県南魚沼市長森24
网站:http://www.keyakien.com/
猿倉山ビール醸造所
电话:025-775-7666
地址:新潟県南魚沼市長森193-1
网站:https://www.uonuma-no-sato.jp/facility/sarukura/
-End-
旅行美食专栏作者,不定期写些旅行觅食日记和酒后胡言乱语。半路痴,在拉丁美洲不会迷路在广州却会迷路。喜美食,吃过一百多家米其林餐厅但(基本)不长胖。
原创文章分类标签
| |
所有文章索引链接(不定期更新)
祝胃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