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来!

上海科技馆定档12月将焕新回归

重新面向公众开放

今年底,与公众“小别”两年的上海科技馆将以全新姿态开门迎客。今天,馆方宣布启动藏品倍增计划,向全社会征集科技类藏品。首个获赠的藏品为一红一黄两支北京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火炬,它们将“落户”上海科技馆更新改造后的材料主题展区。



藏品是博物馆的生命。上海科技馆目前拥有30多万件藏品,其中大多数为动植物标本,科技类藏品占比较少。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科技类藏品是记录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此次向社会征集科技类藏品,是为后世留存完整的科技文明记忆图谱,助力上海科技馆以更丰盈的姿态“归来”。

此次获赠的两支火炬由核工业第八研究所(简称中核八所)捐赠。冬奥会火炬为银色与红色,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北京冬残奥会火炬则选用银色与金色,寓意辉煌与梦想,体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冬奥火炬如何体现材料之美?中核八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飞扬火炬从“骨骼”到“皮肤”都是量身订制。火炬外壳的“骨骼”采用碳纤维材料,较相同体积的铝合金轻了20%以上,强度却是钢的7-9倍;火炬“皮肤”采用树脂基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耐紫外线辐射等特点,能与碳纤维材料复合固化成坚硬抗摔的火炬外壳。

火炬外壳的美丽造型也是研制难点之一。中核八所创造性地提出分段成型、多角度缠绕、固化再黏合的成型工艺,利用专用设备成型工艺技术和异型复合材料数控切削技术,实现了火炬外壳的精确控制和“丝带飘舞”的完美曲线,高度还原了火焰跳动的灵动之美。

倪闽景表示,所谓科技类藏品,是指具备科技史价值的实物资料,包括标志性科技产品、科研仪器与实验装置、技术档案、数字遗产、科学家手稿及工作物品等,如我国的第一颗芯片、名人用过的手机、某种新材料的第一次应用等。

目前上海科技馆的更新改造已进入展陈深化阶段,已与多家科研机构、科技公司对接,获得数万件科技类藏品的捐赠意向,也欢迎公众积极参与到征集计划之中。

据了解,上海科技馆2001年12月18日开放一期展览,2023年3月底,上海科技馆开始闭馆装修。它是上海市政府为在新世纪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全体市民素质而投资兴建的重大公益性社会文化项目。

上观新闻综合自:上观·文汇、看看新闻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