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头,我们村有名的钓鱼迷,退休后更是把钓鱼这事儿当成了一种修行。这不,刚过雨水,春寒料峭的,他就扛着他的宝贝鱼竿出门了。别人都笑他,这天儿还冷着呢,鱼儿还没醒呢,钓什么钓!老李头神秘一笑:“嘿嘿,你们不懂,过了雨水,鱼儿就开始复苏了,不懂行的才钓不着!”这话说得大伙儿一愣一愣的,到底老李头有什么秘诀?今天就跟着他一起去探个究竟!
其实啊,这雨水节气可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虽然温度还比较低,但比起立春那会儿,可是暖和了不少。别看最高温度变化不大,这最低温度可是蹭蹭往上涨,这就是春天回暖的重要标志啊!春天这气温变化大,每个节气都不一样,鱼情自然也跟着变。老一辈钓鱼人常说,“雨水鱼复苏”,这话可一点儿不假。
为啥这么说呢?立春和雨水都算早春,这早春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暖一会儿冷的,气温低对钓鲫鱼影响不大,但这气温不稳定,鲫鱼可就不爱开口了。所以说,这时候还不是钓鲫鱼的最佳时机,但不好钓不代表不能钓啊!咱们都知道,钓鲫鱼的黄金时期在惊蛰前后,可这旺季也不是突然就来了,得有个过渡,这个过渡期就在雨水之后。最低温度回升是一个原因,雨水多,河水上涨也是一个原因,所以说,过了雨水,鱼儿就开始复苏了。这时的鲫鱼主要还在深水区活动,毕竟浅水区还没完全暖和起来,鱼儿还没到浅水觅食的时候。
那立春前后的鱼情又是啥样的呢?其实跟冬天差不多,鲫鱼都躲在深水里不爱动弹,要想钓到鱼,就得找准鱼窝,找不到鱼窝,那钓到鱼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因为鱼不爱动,打窝也很难把鱼聚起来,尤其是在窝点周围本来就没鱼的情况下,那就更难了。但是过了雨水就不一样了,鱼儿开始复苏了,这时候打窝就管用了,能把鱼聚起来。所以说啊,只要方法得当,过了雨水,鲫鱼可比立春前后好钓多了!
那怎么找鱼窝呢?这可是个技术活儿!首先,最好选择比较窄的水面,因为水面窄,鱼群离岸边就近,找鱼窝也容易些。要注意的是,春天这气温是从低到高慢慢回升的,水面大小也跟着变化,从小到大。找鱼窝的关键就在于找到水中相对温暖的地方,比如向阳避风的地方、有暗草芦苇遮挡的地方,或者水下有沟坑的深水区,这些地方都容易藏鱼。打窝的时候建议用粉状窝料,这样能更好地把鱼吸引过来,对于刚开始复苏、主要在深水区活动的鲫鱼来说,粉状窝料发窝更快。
找到了鱼窝,接下来就是钓法了。能打窝聚鱼,钓法自然就多了起来。立春前后,鱼群都扎堆在深水区不爱动,所以讲究“够不到鱼窝就钓不到鱼”,主要用长竿钓法。如果水面比较宽,长竿也够不着,那就只能甩大鞭了,水面再大点,就只能用串钩了。而过了雨水,如果水面比较窄,长竿端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可以够到深水窝点。记住,这时的鲫鱼已经开始复苏了,所以饵料也要升级,要用能聚鱼的饵料。可以试试蚯蚓蘸粉、红虫肉夹馍、红虫包食等等,边钓边聚鱼,效果更好。如果窝点太深,七星漂就不太合适了,得用竖漂钓组。传统长竿配上悬坠钓的短线,在这个阶段也是很不错的钓法。
老李头还有几个独门秘诀。他说,钓鱼要看天,阴天和小雨天最适合出钓。还要根据鱼情变化调整钓法,如果鱼口不好,就换饵或者换钓法。钓鱼最重要的是耐心和细心,得静静地等,仔细观察鱼漂的动静。当然,咱们钓鱼也得讲规矩,不能过度捕捞,得保护环境,保持水域清洁。没事儿的时候,老李头还喜欢跟其他钓友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这不,夕阳西下,老李头提着满满一桶鲫鱼,脸上乐开了花。他说:“钓鱼的乐趣不在于钓到多少鱼,而在于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时光。”看来,钓鱼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然的热爱。怎么样,您是不是也心动了,想体验一把这其中的乐趣呢?
老李头还说了,等到了惊蛰前后,浅水区的温度上来了,鲫鱼就会陆续到浅水区觅食,那时候最好的钓法就是七星漂走钓了。怎么样,是不是学到了不少?下次钓鱼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些方法,说不定你也能像老李头一样,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