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中文网络上“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将巴拉 望岛改名为“郑和岛”。

菲律宾知道后背部一定会发凉。毕竟这不是改名字的问题,而是岛被人家惦记上了。

不过翻了几遍也没找到消息的官方出处,这可能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舆论呼声。

那么,“郑和岛”事件仅是一次扑风捉影的口嗨?

当然不是。

如果结合南海和最近的国际局势看,显然没那么简单。

一句话总结就是:

南海斗争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以及我们的南海困局要打破了!

南海之困

我之前许多文章用历史、法理等强有力证据,都证明了南海属于中国的事实。(可参考《我们在南海“种岛”,国际上承认吗?》,《黄岩岛,是怎么一回事?》,《仁爱礁事件,看中国与菲律宾关系》)

但因为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及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让南海周边国家垂涎三尺。二百多个南沙岛礁,在上世纪70年代后大部分被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先后侵占,而我们(大陆)一个也没有!

1988年的3.14海战,我国取得了南沙群岛永暑、赤瓜、华阳、南薰、渚碧、东门6礁实控权,加上1998年“偶然”发现还没人占的美济礁,中国在南沙七礁八点的驻守格局正式形成。

在经过南沙七岛“鬼斧神工”后,我们拥有的陆地面积、军事基地、海空军实力等对周边势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在一支舰队可以吊打整个东南亚的情况下,收复我国南沙剩余岛礁在军事上已经不存在什么难度。

但问题在于,与我国有着岛礁纠纷的南海周边国家,都属于同一个组织,“东盟”。

那又怎么了?



(东盟十国)

简单说,这个东盟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主要体现在三点上:

1,贸易量。

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6.99万亿元,增长9.0%,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9%。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其次才是欧盟,美国排在了第三位。

2,经济结构互补性强。

中国和日韩有产业重叠,但中国与东盟产业高度互补。

东盟需要中国的技术、市场;而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只搞工业升级是不够的,必须在亚洲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布局。

就是中国出技术和服务,把部分技术含量低、人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其他比如东盟地区,这样既能保证自己的利润,还能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当然,底线是要保证产业链的完整)

然后国内集中精力攻克光刻机、芯片、大飞机、人工智能等这种高附加值的产业。

第三点最关键---

3,是中国外部经济的大后方。

地理上东盟与中国近,属于泛中华文化圈,也是中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叠加军事力量辐射的“保驾护航”。中国与东盟经济上合作风险远远小于北美与欧盟;

而且随着经济合作的深化和捆绑,包括政治、军事安全等其他战略方面的关系就会跟着加深。这简直就是增值服务,性价比非常高。

所以,与东盟合作是对中国最有利的。2021年咱们和东盟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但矛盾之处在于----

为了主权我们是绝不可能放弃南海岛礁的;而为了经济甚至战略层面我们又必须跟东盟(南海周边国家)搞好关系。

怎样办呢?

喊大家一起坐下来谈,然后建一个群,一个谈判的机制。

2024年,为《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推进和落实,我们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行为准则》。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有什么矛盾可以在内部谈判解决。另外《准则》强调一条,不得邀请域外国家到南海军演,也不能为域外国家提供军事基地,对外具有很强的排斥性。

实际上签署《准则》后,除菲律宾外南海局势总体上比较风平浪静。但我们更大的难处在于,不仅要搞定东盟各国,还要腾出精力对付域外的一个大“流氓”。



(美国两栖攻击舰访问苏比克湾)

中国周边的稳定是美国绝不希望看到的,必定会捣乱。所以才说,我国东部周边的一切问题实质上都是中美问题。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台海,另一个就是钓鱼岛问题。第一个就不用多说了,而“后者”,就算握手的同时也没忘在背后捅刀子。

1971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但作为打头阵的基辛格,在7月秘密访华的前几天,美国就与日本签订所谓的《归还冲绳协定》,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琉球群岛一并打包交给了日本。

钓鱼岛问题,成为横插在中日关系里的一根钉子。

这里需要指出的有两点:

1,该协定擅自交给日本是违法的。

因为中国作为主要的抗日战胜国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当时两岸均未参会更未签字,我们也从未承认)。简单说就是,美国托管琉球群岛都无效,移交日本则更无效!

2,美国即使移交也只是管理权而不是主权,因为美国本身没有这个资格和权利。

实际上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文件承认日本占领琉球的合法性,日本对琉球的统治也没有任何法理依据。

但到了2012年,美国人埋下的这根钉子还是派上了用场。就在中日韩自贸协定(全世界最大体量的自贸区)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钓鱼岛问题被引爆了。

在要主权和还是经济的选择中,我们只能选择前者,派遣军舰实控钓鱼岛!但代价是中日韩自贸协定彻底告吹。

还有南海问题!

2016年,菲律宾在美国的怂恿下炮制了“南海仲裁案”闹剧;以及菲律宾小马上台后,纵恿菲律宾在南海各种碰瓷,上蹿下跳、有恃无恐。

不仅如此,这些年美国除了在背后操控外还“直接下场”。

在南海的东北方向遥控台当局;
在菲律宾设有多个军事基地;
在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建有四个军事基地。
隔三差五联合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在南海搞军事演习。

中国再一次面临要领土还是要经济的困局:

你要经济就得吞下丢失南海的苦果;你要南海,就挑拨起东盟与中国的关系。

所以我们是真难啊!

这就是南海困局。

不过一个彻底破解“南海困局”的时刻到来了!南海周边跳的最欢的“木偶”不是菲律宾嘛?

那就好办了,枪打出头鸟----

“郑和岛”

巴拉望岛位于南海的东南部、菲律宾西南部,岛屿周围分布着1800多个小岛和珊瑚礁,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接近10个香港。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在唐宋时期,中国商人和探险家就把巴拉望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中转站。

元朝时,天文学家郭守敬曾在巴拉望岛上进行天文观测。明朝郑和船队下西洋时途经此地并设立联络站和驻军,被称为 “郑和岛”。

而吕宋人(中国对古菲律宾人的称呼)第一次见到了如此强大的舰队,部落首领们崇拜得五体投地。



(当时中国的藩属,苏禄国)

1417年苏禄国三王率眷属和侍从340人,远渡重洋到中国“膜拜”。

在回程途经山东德州时,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病死了,永乐帝以藩王之礼安葬东王,赐谥“恭定”。东王的大儿子回国继任王位,王妃和另两个儿子留在德州定居。

他们后裔在清朝获得中国国籍,取安、温姓氏,据说到现在已传到了21代。1987年,中国、菲律宾合作拍摄的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就是说的这个事。



(位于山东省德州的苏禄东王墓)

言归正传,为什么说“郑和岛”是一个破解南海之困的时机呢?

南海破局

简单说主要两点:

1,菲律宾自身领土构成本就不“稳固”。

2,世界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

先说第一个。

菲律宾原本跟印度一样是个松散的地理概念。16世纪,西班牙人才把包括巴拉望岛在内的菲律宾“整合”成一块,实行殖民统治。

1898年美西战争后又被美国接管,经过几次条约最终形成现在菲律宾的疆域版图。二战期间被日本短暂占领,战后不久菲律宾从美国独立(实际是被赶出来的),巴拉望岛被菲实控至今。



所以菲律宾的领土是被历代不同的殖民者硬拼凑出来的。各个岛上部落林立,土著们只效忠本部落的酋长,从未产生过明确的国家或者民族意识。

只不过现在地方酋长换了个称呼,叫财阀和军阀;整个菲律宾,实际上是被大大小小200多个家族统治着。

包括现在的巴拉望岛(郑和岛)、苏禄群岛、棉兰群岛等对吕宋岛(中央所在地)都不服气。

尤其是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的老家棉兰老岛,本来独立的呼声就很高。加上老杜和小马科斯的恩怨,如果有一天菲律宾解体了,棉兰老岛将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再说第二个,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大家都听说过特朗普的领土扩张论吧!

在我文章《美国“吞并”加拿大与格陵兰岛,世界会怎么样?》中详细讲过,这里补充一点。这种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因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崩坏。

一个简单问题,为什么现在国家的主权不能被侵犯?

所谓主权,实际是之前国际社会一个虚构概念。这个概念之所以存在,因为当时欧洲无穷无尽的宗教战争让各个国家疲惫不堪,然后才搞出这个东西来约束下。



(泰尔博赫1648年所绘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仪式)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也奠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后来,二战未大国间的一系列协定和联合国以及两强格局形成,又进一步加强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这就是近代以来的“礼”和“乐”。

不过插上一句,国际法理也不是什么真理,实质上是强权国家对地球资源的再分配。(二战后的中国也是战胜国但没占到什么便宜。没在日本驻军,琉球没敢要,外蒙也没了,还有外东北问题.....)

虽然不一定公平,但这是战后维持世界稳定的一种秩序和基石。

然而毕竟二战过去80年了,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以主权国家国界划分的利益边界,与实际实力严重不匹配。

先是苏联解体,揭开了雅尔塔体系崩溃的序幕。而美国也不再愿意花大精力去维持世界秩序了。

特别是美国特朗普的2.0时代,不仅不断“退群”,还在严重倾斜的旧秩序大厦上推了一把,借帝国余威为美国获取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所以我们看到,在当今主要的三大国中,俄罗斯占领了东乌,美国想夺取格陵兰岛、墨西哥湾、巴拿马运河,甚至加拿大。

而我们不仅没有扩张,反而自身领土还被小国碰瓷!(比如菲律宾)

问一句:凭什么?!

原先我们哪怕再强硬的“鹰派”,也只能拿着历史书琢磨哪些地方可以“有理有据地宣称”。而特朗普领土扩张论的出现一下子打开了思路:

在礼崩乐坏和或将恢复到原来弱肉强食、天下大乱的世界里,获取新土地是根本不需要任何“依据”的!

当年西方殖民亚非拉,屠杀当地土著人、掠夺资源财富时,遵循的又是什么“依据"?

既然美国带头高出了西方一直尊崇的所谓先例,为什么我们不能以某种形式跟进?

毕竟除了要与世界“接轨”外,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远不如朝贡体系更适合一个东方帝国的胃口。

所以,世界局部乱,中国不见得就不能更好!

而在事关主权问题上,在稳定防御的同时也更应该适当的向主动发力转变了。

前段时间时任外交部长助理华*莹,为了敲打日本在台海上的肆意干涉,重申《波茨坦公告》中日本领土不包括的琉球群岛,就是一种很好的开始。



南海也一样。

“郑和岛事件"官方是否确认以及菲方的反应其实不重要,重要是我们也可以凭空造牌和主动防御了。

你跑到我们地盘玩“争议”,“寇可往我亦可往”,那就别抱怨自己的领土也被“争议”了。

即我们现有的10段线你不承认,那么干脆变一下把“郑和岛”划进来!

在国际格局或将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大国一旦较真+菲内部本就不是铁板一块,“郑和岛”真的成了“郑和岛”时,菲会发现自己在未必能捡到芝麻的同时很可能丢了西瓜,一定会发出灵魂呐喊:

10段线以内的才是你们的!

所以“郑和岛”事件的妙处在于,用主动防御的方式把两国焦点从中国南海转移到巴拉望岛-----

聊聊“郑和岛”问题如何?!

这就是中国智慧,无解的阳谋和战略力量。

结束

说两个消息。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个新闻:2024年12月26日,中国首艘设计、完全自主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正式交付启航。

按照官方消息,2025年上半年“探索三号”将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开展科考作业、深海装备海试以及深海考古等工作,而下半年将进入深海大洋开展载人深潜作业。

不展开解读,只说一句:万一找到更多“郑和岛”“自古以来”的依据呢?

另一个,2025年 2月3日,我军舰队经过苏禄群岛、穿过巴西兰海峡进入太平洋展开演训。

最近美军经常走这条线,2024年咱们海警船用自拍杆教训菲律宾时,美军航母就是走的这里。

之前他们喜欢走巴士海峡,2022年我军绕台军演常态化后这条路就不安全了。美军航母只好绕到菲律宾最南边,走巴西兰海峡,经苏禄海进入南海。



巴西兰海峡是宽度仅6.5里的狭长海道,理论上菲对该海道具备完全主权。

但巴西兰海峡具有一国主权管辖和国际水道的双重功能;何况你天天碰瓷南海甚至破军舰坐着仁爱礁赖着不走,我们凭什么不能过巴西兰海峡?!

由大国的107大驱、568护卫舰、903、887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霸气地穿过这个散装的、内部分裂势力活跃的国家,威慑力可想而知!

另外一点,我军“围台岛”、护航编队长期穿梭马六甲海峡、如今也穿越巴西兰海峡后,加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辐射,美军再进入南海挑衅也变得不安全了!

这一切,直接打在菲律宾和美军的七寸上。

所以,我们不是只有热情的民间舆论,更不是只说不练,而是在低调的、默默的干着实事和大事!

首发公众号:点评校尉

喜欢写有深度的精品文章,欢迎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