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出品的微视频《此时无声》荣获第十一届“金法槌奖”微视频类二等奖。
弱有所扶,情法相融。微视频《此时无声》根据晋江法院立案庭、执行局、金井法庭办理的四起真实案例改编,以“无声司法,司法为民”为主题,讲述了聋哑果农老张以种植水果为生,村子交通不便,只能将水果卖给中间商。因被中间商拖欠货款,妻子患病无钱医治,在法院调解后,中间商吴良仍拒不按时履行支付义务,法官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情况,毅然决定启动“执行+慈善”机制,为老张家点亮希望之光。
晋江法院秉持司法为民理念,积极贯彻落实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关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条意见》,整个故事生动展现在诉讼服务过程中,晋江法院联合当地残疾人联合会,为特殊当事人提供手语翻译,开展法律咨询、诉讼引导、调解化解等工作,全方位致力于为残障人士打造无障碍的诉讼环境,充分保障残障人士的合法权益。同时,晋江法院深度挖掘并积极发挥自身司法品牌“司法功夫茶”“执行+慈善”的机制效应,以高效的诉前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纠纷,对于符合条件且急需执行帮扶、救助的残障人士,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传递司法的强大力量与温暖温度,见证公平正义之光在无声处闪耀。
无声有“爱”
带您一同揭晓
这部微视频背后的故事
案例承办人谈
杨明护
晋江法院执行局局长、参演剧中执行局局长
“这次作为演员之一,本色演出我的工作,是一次愉快的体验。剧中提到‘执行+慈善’工作机制是晋江法院的执行工作亮点,创新性在全国率先引入以企业家为主的各种社会力量,创设之初筹集2000万元资金并设立执行慈善基金,为法院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生活困难当事人提供资金救助和就业帮助。该项目一经推出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
黄永星
晋江法院立案庭庭长
“晋江市作为福建省涉残疾人多元解纷试点地区,晋江法院联合晋江市残疾人联合会出台《为残疾人提供优质诉讼服务促进多元解纷的二十项工作措施》,为残障人士修缮服务设施、提供绿色通道、对接手语翻译,甚至提供上门诉讼服务等,致力于为残障人士打造无障碍的诉讼环境,充分保障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诉讼服务过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司法温度。”
苏雄彪
晋江法院执行干警
“其中一个真实案例是关于两名聋哑人的借贷纠纷执行案件。当时现场情况,主要是他们两人用手语沟通,而我通过文字和纸张跟他们沟通,现场很安静,只有敲击键盘和书写的声音,他们把意见写在纸上,我也把我的意见通过纸张传递,最终写了满满四页纸,从早上8:30调解到中午11:00,慢慢拉近彼此还款预期,最终案件顺利和解,双方握手言和,对我来说这也是一次特殊的执行工作经验。”
《此时无声》剧照
尤燕玲
晋江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宣传科科长
微视频《此时无声》主创人员之一
“无声有爱,从确定选题之后,我们主创团队与承办人员多次联系、反复沟通,最终打磨出这个剧本。故事从聋哑人老张的视角呈现,一开始对司法工作充满陌生、畏惧,再到慢慢体验法院工作人员散发的亲和、善意;帮助他书面沟通立案、提供手语帮助、实地调研走访、申请慈善救助等等,一步步取得老张的信任,一次次帮助解决困难,通过两次矛盾冲突的设计,让故事兼具可看性、观赏性;以微视频的呈现形式,充分展现晋江市人民法院在审理涉民生、涉残疾人案件中传递的有力司法温度。”
戴含笑
宣传科干警
微视频《此时无声》主创人员之一
“这是一次深刻且难忘的历程,从最初接触到真实案例起,便被其中蕴含的司法温度与力量所触动,我们精心打磨剧本,深入挖掘每一个细节,力求真实还原聋哑果农老张的艰难处境和法官的不懈努力。此次创作,让我们有机会将这份感动与感悟通过微视频传递给更多观众,希望能引发大家对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思考与共鸣,这也是我们创作团队最大的收获与荣幸。”
统筹:裴夏静、韦安娜
文案:尤燕玲、戴含笑
供稿: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
编辑:李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