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笔下那部充满讽刺意味的《阿Q正传》中,阿Q,这位底层小人物的虚荣与盲从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他以一种近乎荒谬的方式,宣称自己姓赵,并大肆吹嘘其祖上曾经的辉煌。



阿Q深知,与显赫的赵家攀亲带故,或许能为他那卑微的身份增添一抹光彩。只是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只换来了他人的嘲笑与奚落。鲁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这一细节,并将其融入小说,深刻揭示了国民性中的虚荣与盲从。



阿Q的故事并非孤例,而是社会虚荣心态的一个缩影。鲁迅的讽刺之剑直指社会各阶层普遍存在的“乱认祖宗”心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渴望荣耀与地位的人,往往会不惜编造或夸大自己的家族历史,以求在他人眼中获得更高的评价。



以大连实德集团曾经的掌舵人徐明为例,他试图通过编写一本家族史书,来彰显其家族的辉煌与担当。然而,这一行为却被一位了解真相的记者所拒绝,因为徐明所追求的“红色江山”家族背景,不过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这一事件,无疑是对现代社会中“乱认祖宗”心态的生动写照,进一步印证了鲁迅所揭示的国民性中的虚荣与盲从。



提及徐明,并非是要对这位已在地球上消失多年的人物记下历史的旧账,而是他的行为与当下出事的许家印有异曲同工之处。许家印,这位广州恒大原老板,在2016年修建了一座超高规格的祖坟,据说耗资巨大,且内部设施豪华无比。而他对于祖先的选择也颇为讲究,那些名声不佳或身份可疑的人物,如明朝末年的总兵许定国,因其汉奸形象,绝不可能成为许家印所认的祖先。

这种“富挪坟”的现象,在中国社会中屡见不鲜,尤其是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更是热衷于此类行为,试图通过“高贵血统”来证明自己的地位。



“乱认祖宗”的现象并非现代社会的专属。在古代,皇帝们也常以此为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往往会追认祖先为皇帝,甚至将历史上的大名人拉来做自己的祖先,以彰显自己的家世显赫与血统高贵。尽管这些行为在今天看来可能充满荒谬与牵强,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却具有重要意义。

周朝创立的宗法制在中国历史、政治文化中有源远流长的影响,社会等级严格,家庭背景成为当时社会阶层的评判标准。因此,找个好祖宗,不仅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更是对自己出身的一种证明,这对于一些开国皇帝来说尤为重要。



以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例,他虽出身贫寒,却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利用这份无形的政治资本,成功招揽了关羽、张飞、诸葛亮等英雄豪杰,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同样,刘秀在和更始帝决裂后,也充分发挥了自己宗室身份的优势,成功收编了数十万的农民军,并以此为基础力量称帝。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古代皇帝认祖宗的政治目的,即通过彰显自己的血统高贵来巩固统治地位。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乱认祖宗”心态的根源和影响。其根源在于人们对社会地位的渴望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同缺失。在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物质主义盛行,一些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和认同感,不惜编造或夸大家族历史,这种行为不仅损害社会公平和正义,还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为“乱认祖宗的帝王们”系列的开篇之作,本文旨在通过阿Q、现实中的例子如徐明和许家印的行为,以及古代皇帝的行为,引发读者对于虚荣与盲从心理的深入思考。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这一主题,揭示更多既令人震惊又发人深省的故事。首当其冲的,便是清代诗人严遂成在其七言律诗《三垂冈》中所描绘的那位帝王主角。这位帝王在诗中有着独特的形象,尤其是他“乱认祖宗”的行为,引人深思。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也深受毛泽东的喜爱。让我们一同期待后续文章的精彩呈现,共同探讨如何摆脱虚荣与盲从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