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70、80还是90后,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看过读者或意林。在那些书里面,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人人道德品质高、社会发达、艺术高雅、科技先进、人人有修养有美德的完美世界。
万万没想到,到21世纪走到20多年的时候,反向意林出现了,我们更常称之为“大儒辩经”。
其实我们去年分享过不少彩虹屁了,但经过了中美对账之后,就不仅仅是彩虹屁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带着厚厚的滤镜看中国,但这种朦胧的美居然和“读者”“意林”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开这系列分享的意思是:不可因言捧人,不可因言废人,不管世界怎么变化,人们是什么观点,对国家和对我们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都一样:就是始终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并且不管遇到什么阻碍,都决不放弃去努力靠近,哪怕只是艰难地一点点地前进。
意林版
网友问:为什么大多数发达国家治安都没有中国好?
大殖子回答:
一亲戚在加州湾区富人区,他说车门不上锁,以方便小偷,如果上锁了,小偷会砸车窗再偷。
有次,刚把车上东西搬回家就发现小偷偷车里东西,他暴喊几声,才慢慢追过去,以方便小偷逃走。
小偷也是看他一眼,才慢慢逃走。
一举一动充满人文关怀,不愧被称之为灯塔!反观我们,看到小偷恨不得打残真是野蛮。
这个故事我都不想评论了,在上个世纪,大概会有人会有人信吧。这个年代凡事知道讲师和满街流浪汉的美国,都没法相信。
大儒版
即使财富还未平均
但人的人格已经实现了平等
走下火车,我摸了摸口袋,发现还是被偷了,但只偷了10块钱,毕竟在一个全民电子支付的国度,只有我这种外国人才会带现金。
我慌忙找站台的服务人员反映,她微笑着说:谢谢你为我的家乡做出的贡献。
我非常疑惑,按理来说中国接站员的英语水平都很高,难道是我英语表达没到位?我再次向接站员重复了我的遭遇,并在说"stolen"的时候加重了语气。
看着我疑惑的表情,她解释道:中国很多年没人用现金了这让乞讨和贫困的小偷很是困扰。
慢慢的,现金就有了别的用途,不少人为了帮助他们,就会可以带一些零钱放在身上,默认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在不打扰自己的时候悄悄取走现金。
这样既能帮助到穷人,也不会剥夺他们的尊严。我恍然大语,在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人民币转移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尊严。
在我们那,自由流动的是资本,在中国,自由流动的是尊严,即使财富还未平均,但人的人格已经实现了平等。
说实话,我去年开始更新的时候,本来想着家里有一本《读者》十周年想来个逐篇解析的,后来发现我得先找到值得分享的文章再来解析,于是迅速看了十来篇,一篇比一篇离谱。
怎能想到,从小到大我最喜欢的文字,也会像毒气一样让人难受,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刚看这版大儒版也一样。虽然这大概率是网友甚至是网友用AI仿写的,但也是“效果十足”。
这种一股脑的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美好词汇和美好品德,强行拼装到自己想要歌颂的人或物身上的行为,就因为假的离谱所以让人难受。
不过说实话,学生时代的我要骂人一般也是用的这个“过犹不及”的方法,夸张地夸奖让对方终于意识到其实是骂他不知天高地厚。
只不过,这个方法在互联网论战上不好用,因为很多人自己会灌自己迷魂汤,他什么都敢说,也什么都敢认。
但我的原则还是开头的那句话:永远需要确认的一件事情是:
我是谁,我真正能做到的是什么?
并且我认为,这句话,对个人和对集体,都永远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