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厦门2月19日电 (余乃鎏、张萌)“结合自然景观、设施保障、应急救援等正向支持条件,拟定公共户外休闲露营点选点正面清单”“结合底线管控、公共安全等负向约束条件,拟定公共户外休闲露营点选点负面清单”“资源规划部门将会同文旅、公安、生态环境、住建、市政园林等部门加强对各区公共户外休闲露营点规划选点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近日,《厦门市公共户外休闲露营点规划布局指引(试行)》(简称《指引》)印发,旨在引导全市公共户外休闲露营点合理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推动该市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

根据《指引》,公共户外休闲露营点指以帐篷为主要露营设备,市民开展自发的非经营、临时性的户外露营活动的地点,主要分布在公园、风景游憩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

《指引》涵盖了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服务保障、文明公约等内容。其中,在正面清单方面,明确厦门市行政区域内公共户外休闲露营点的选点,应优先选择自然条件较好区域(如相对平整用地、自然景观良好地带和耐受力较强的砾石地、沙地和干草地,以及现状开敞空间或现有安全平台等),配套设施完善区域(从外部道路到露营点的公路等级一般达到三级及以上;附近宜有可接入的、满足营地用电需求的变电设施;有移动通信信号覆盖;有充足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水源;有利于污水处理设施或转运设施的配置;临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公共厕所),以及能满足多个应急和救援要求(5-10分钟消防站覆盖区域和设置消防设施、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等)的区域。

在负面清单方面,《指引》规定公共户外休闲露营点的设置,不得占用耕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有关溪流的行泄通道,不得紧邻地质灾害点,并须避开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者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层建筑物和高耸构筑物的垮塌范围,远离矿区、化工厂、风电场等设施,远离各类污染源,以及海边、湖边和河边等水边露营点,宜避开最高水位线、洼地等危险地带。

“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助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公园露营、滨海露营、山地露营、乡村露营等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方式,颇受市民游客的青睐。近年来,厦门市高度重视露营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完善露营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营造安全舒适的露营环境,有效促使露营旅游休闲产业蓬勃发展,打造城市休闲新名片。此次发布《指引》,有助于指导各区做好公共户外休闲露营点规划和选点工作,满足市民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进而推动全市露营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

据悉,《指引》将试行2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