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方在红军村战区投入约3万作战人员,包括8个主力作战旅和数支国土防御部队。乌军在此次行动中首次大规模部署德国LOC系列无人机器人系统。这批装备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发,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每台LOC无人机器人配备先进的光电系统和热成像设备,可在复杂地形中自主导航,最大续航时间达到8小时。乌军技术人员还对这些机器人进行改装,加装比利时FN MAG 7.62毫米机枪和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提升火力打击能力。

乌军在这些无人平台上采用光纤导航技术,使得这些设备具有抗电子干扰能力。常规无人机在受到电子干扰时误差可达50米以上,而采用光纤导航系统的设备误差可控制在5米以内。乌军还在战场部署一批以色列制造的"英雄"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具备超低空突防能力,可携带8公斤战斗部,有效打击距离达到40公里。

俄军此前在红军村东西两侧构建纵深达15公里的防御带,包括三道交错的壕沟系统和大量混凝土掩体,意在逐步压缩乌军的机动空间,最终实现对红军村的完全包围。为打破这一态势,乌军选择一个相对薄弱的防线节点发起突击,同时派出特种部队渗透至俄军后方,试图切断其补给线。

乌军此次行动还将目标对准舍甫琴科村。该地区不仅拥有储量达5000万吨的锂矿,还发现稀土元素矿藏,其中包括铽、镝等战略性矿产。这些矿产资源在新能源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全球市场价格已攀升至每吨8万美元。美国财政部长近期访问基辅期间,双方就这一区域的矿产开发签署初步合作备忘录,协议涉及金额超过20亿美元。

俄军方面则在红军村战区部署10个现代化作战旅,总兵力达到4.5万人。这些部队装备最新型号的T-90M主战坦克和TOS-2重型火箭炮系统。俄军构建的立体火力打击网络覆盖整个作战区域,包括"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龙卷风-G"多管火箭炮、2S7M "皮木"240毫米自行榴弹炮等重型火力装备。这些武器系统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火力转移,精确打击范围覆盖50公里纵深的任何目标。

俄军还在战区部署最新的"海基尔-14"电子战系统,该系统能够同时干扰100个以上的无人机信号,有效半径达到30公里。在空中支援方面,俄军调集苏-34战斗轰炸机中队和米-28NM武装直升机编队,这些空中平台配备高精度制导武器,可以全天候对地面目标实施打击。

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战报称,仅在顿涅茨克方向,俄军一天之内就摧毁乌军多个军事目标,包括1辆豹式主战坦克、1辆M113装甲运输车、7辆军用物资运输车和4门M777榴弹炮,造成乌军505人伤亡。

利用战术突然性和无人平台的优势,乌军成功突破俄军第一道防线,占领3个重要村庄据点。然而,随着俄军快速调整部署,增派特种部队加强侧翼警戒,乌军的突进势头明显放缓。乌军随后改变战术,采取分散突击,试图分散俄军注意力。乌军已在后方集结第4装甲旅和第40炮兵旅作为战术预备队,这两个旅装备波兰制造的自行火炮和自行迫击炮,具备机动突击能力。

随着战事进入胶着阶段,乌军正在加紧部署更多无人作战系统,试图通过技术优势弥补兵力劣势。俄军则依托火力优势,构建起多层次的防御体系。目前,红军村地区的战斗仍在持续,其战略走向将直接影响整个顿巴斯战局的发展。从目前态势来看,这场战役可能演变成一场持久的消耗战,双方都在为可能的长期对抗做准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