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孙权杀关羽的决定应该是在白衣渡江前就决策好了,因为马忠俘虏关羽之后,是就地斩杀,并没有押送到孙权面前。

《三国志 关羽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临沮就是俘虏关羽的地方,这是就地斩杀,只能是提前下达了命令,除此之外,孙权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而不能把活着关羽送给曹操。

曹操曾经放过关羽一马,孙权担心曹操不舍得杀关羽,于是斩杀关羽之后再送首级。

孙权送首级给曹操的意思,就是告诉天下人:是曹操让他孙权杀的关羽。

孙权



一方面孙权是想暂时依附于曹操,以对抗接下来刘备的报复;另一方面孙权想取得曹操的信任,必须要纳投名状,毕竟孙权与刘备是名义上的政治联盟,而关羽的首级就是投名状。

孙权这一系列操作早就是决策好的,堪称行云流水,也称上政治成熟,对于孙权来说,杀关羽就是政治成熟,不杀关羽才是政治不成熟。

孙权杀关羽,夺了刘备的荆州三郡,毫无疑问,孙权预料刘备一定会报复的,孙权除了做好应对刘备报复的准备之外,还要防备曹操混水摸鱼,孙权毕竟不能两线作战,不能在面对刘备进攻的同时,曹操又来暗中偷袭自己,否则三国政权中第一个灭亡的就是孙权。

孙权这个时候极力讨好曹操,早在襄樊之战发生的两年前,孙权就派使者与曹操暗中通和。

《三国志 吴主传》 :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

二十二春就是公元217年,也就是湘水划界的两年后,因为孙权与刘备对借荆州及归还荆州的方案一直有争议,这是借荆州事件引发的矛盾,而且似乎是不可调和的。

关羽



湘水划界后,表面上孙权与刘备议和,实际上孙权在暗中策划夺取荆州,鲁肃去世后,吕蒙的政策也是夺取荆州,而不是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

孙权派出都尉徐详向曹操请降,曹操派出使者回应孙权同意修好,并立誓重新结为姻亲,早就孙策时代,曹操就曾经与孙策结过一次姻亲,现在曹操又与孙权联姻。

此时的孙权大力结交曹操,其实就是想对付刘备了,襄樊之战中孙权与曹操的联合不是偶然的,而是早有铺垫。

孙权偷袭荆州、杀关羽这一步棋其实也是一招险棋,走好了,占据荆州,永保江东战略安全,走不好,引发刘备报复及曹操偷袭,导致政权灭亡。

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关羽是蜀汉当时唯一活着的猛将,杀了关羽,就导致蜀汉失去名将,即使刘备来报复,孙权也认为不怕。

《三国志 刘晔传》: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

曹操



这是孙权杀关羽之后,曹魏朝堂之上的议论,众大臣都说道:蜀汉是个小国,名将只有关羽,现在关羽被杀,荆州被攻破,蜀国境内忧心恐惧,没有机会在出兵。

也就是说,曹魏群臣认为蜀汉的名将只有关羽一人,那么东吴的群臣也应该有这样的看法,既然名将只有关羽一人,那么只要杀了关羽,蜀汉不就没有名将了吗?

从周瑜时代开始,东吴群臣就对关羽、张飞颇为忌惮,周瑜评价关羽: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南郡之战中,周瑜用2000人换了刘备的将士1000人再加一个张飞,也就是说周瑜默认张飞一个人等于1000人,张飞都这样了,那关羽比张飞还要厉害,是不是更难以对付?

周瑜之后,鲁肃、吕蒙多次与关羽对峙,知道关羽不好对付,既然有机会偷袭荆州,那么对孙权来说,最好的结局不就是杀了关羽。

至于杀关羽会引来刘备的报复,孙权早就做好了准备,一面结好曹操,一面集中力量对付刘备,安排陆逊接吕蒙的班,以对付刘备。

孙权暗投曹操



孙权为巴结曹操,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向曹操称臣,曹操上表朝廷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派校尉梁寓向朝廷进贡,还释放了以前俘虏的朱光等人,还把关羽的首级献给曹操,更写信劝曹操称帝取代汉朝。

曹操是个成熟的政治家,知道孙权想干什么,于是静观其变,照单全收,只可惜曹操没多久就去世了,然后曹魏处于新老政权交接时期,无暇顾及其它,这对孙权来说是绝佳机会。

后来曹丕称帝之后,刘备也称帝,然后才发动夷陵之战,战争持续一年之久,陆逊在极短的时间内用火攻大败刘备,把刘备赶出了荆州。

事态的发展预示孙权计谋的成功,孙权杀关羽就是政治成熟的表现,杀了关羽之后,又把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孙权当下的做法就是最大化的收益方案。

有人认为孙权俘虏关羽,完全可以把关羽囚禁起来,然后利用关羽来威胁刘备。

刘备



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三国时期是不受人质威胁,夏侯惇被人俘虏,夏侯惇的部将韩浩不顾夏侯惇的安全,强行发动解救行动,诛杀所有劫匪,曹操因此还立法,凡是有劫持人质威胁的,不要顾及人质安全,直接把人质和劫匪一起消灭。

《三国志 夏侯惇传》: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虽然这是发生在曹营的事,实际上刘备也是一样,他不可能受到孙权的威胁,哪怕关羽是刘备最亲密的人,刘备作为成熟的政治家,也不可能受威胁,刘备一定会像他的老祖宗刘邦一样,毫不顾忌,况且刘备就是这样的人。

刘备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威胁的人



刘备打仗逃命的时候,常常只顾自己,不顾妻子儿女,多次抛妻弃子,自己的妻子儿女刘备都可以不顾,还会顾关羽吗?

孙权想用关羽要挟刘备达到政治目的,让刘备退兵是不可能发生的,一样会发生夷陵之战,而且刘备更为愤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