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功臣的座次是怎么排的?李靖军功显赫,为何仅排第八?

唐初四大名将中,李靖的战绩最为耀眼。他率领唐军灭亡南梁、平定江南、荡平岭南、摧毁东突厥、剿灭吐谷浑,几乎每一场战役都决定了唐朝的疆域版图。

然而,在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亲自圈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李靖的排名仅列第八,甚至低于尉迟敬德

一个灭国无数的战神,为何在座次排名上仅列第八?凌烟阁的排名究竟是怎么排的?



决定排名的真正标准

如果按照战绩排名,李靖无疑应该是武将中的第一人。但凌烟阁排名的真正核心,并不是军功,而是“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它不仅让他从秦王变成了太子,更让他弑兄夺位,最终登上皇位。

这个过程中,尉迟敬德是关键执行者,他亲手射杀李元吉,并率军控制皇宫,胁迫李渊退位。没有尉迟敬德,李世民能不能活下来都是未知数,更别提后来的贞观盛世。



相比之下,李靖在这场决定命运的政变中毫无参与。他虽战功赫赫,但并未帮助李世民登基。唐太宗的排名标准很清楚:“谁帮我夺权,谁的排名就高”。

尉迟敬德因玄武门之变的“死忠”表现,成为武将中排名最高的功臣,甚至超越了李靖。这不是军功排名,而是李世民的私人恩情账本。

低于文臣

不仅仅是尉迟敬德,李靖的排名甚至低于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高士廉等人。这就涉及凌烟阁的第二个排名标准:治国大于战功。



唐太宗并非靠征战建立的江山,他接手的是已经统一的唐朝。因此,他更看重的是治理国家的人才,而不是单纯的战功。

长孙无忌排名第一,不仅因为他是李世民的姐夫,还因为他是玄武门之变的幕后策划者,更因为他在李世民登基后,长期辅佐治国,稳固政权。

杜如晦、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是李世民的智囊,帮助他制定国家政策,奠定贞观之治的基础。



魏征以直言纳谏闻名,他塑造了贞观之治的清明政治环境,深受李世民器重。

李靖的军功再大,也只是战场上的胜利,但这些文臣的作用,则是让唐朝在内部稳固、长治久安。在李世民看来,打天下重要,但治理天下更重要,所以文臣排名普遍高于武将。

缺乏政治资本

除了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在治国方面贡献较少之外,李靖还有一个致命短板——他没有政治资本。



李靖出身虽好,但不是李唐宗室。相比之下,排名第二的李孝恭就是李渊的堂侄,他不仅有军功,还有宗室血统,因此排名极高。

李靖的官职虽高,但没有长期执政经验。他一直在前线征战,回到朝廷后并未长期掌控权力,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是宰相,权势远超李靖。

李靖不是李世民的嫡系。他虽然在唐朝军队中长期服役,但并非李世民秦王府的核心成员,而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人都是李世民直接带出来的,他们的忠诚度更高,因此排名超过李靖。

凌烟阁排名本质上是李世民的“私人权力排名”,不仅仅是军功,更是个人关系、忠诚度、政治贡献的综合评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