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识她,甚至从未见过她,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胡说八道。”
成名14载,大衣哥的生活,并没有像其他明星一样尽是荣光,反而烦恼不断。他被围观被偷拍,还要面临并处理各种奇葩的借钱请求。
骚扰与伤害持续不断,不少人心疼他,也有人认定他软弱可欺。隐忍多年后,他终于将伤害自己的人诉上法庭,并事先声明“不接受调解”。
究竟是什么,将他逼入绝境?
钱多得花不完
多年前在麦野香林欢快歌唱的朱之文不会知道,当他迈过一个个门槛终于实现自己的音乐梦后,等待他的不是更璀璨的征途,而是人性的丑恶。
二十多岁,他在北京的工地上,每天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双手因长期搬砖变得粗糙不堪,但即便生活如此艰难,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音乐梦。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都坚持练习发声,常常在工地的角落里偷偷练歌。
周围的人都笑话他,认为唱歌不能当饭吃,可朱之文却从未在意这些嘲笑,依旧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2011年,“山东朱楼村的一个农民因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火遍全国”的消息,几乎人尽皆知。他身着军大衣的质朴形象深入人心,被网友亲切称为“大衣哥”。
2012年,他更是登上了央视春晚和元宵晚会的舞台,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农民歌手”。
此前嘲笑过他的人,终于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即便生于尘埃,却敢于成为星光的人。
当时的朱之文或许在想,终于扬眉吐气了。然而他没想过,命运的馈赠背后,却是长达十余年的骚扰与伤害。
成名后的大衣哥并未像其他人一样搬到城里,从此远离乡村,开启商演或直播带货之旅,而是选择留在朱楼村继续务农。
他自掏腰包为村里修路、安装健身器材、更换变压器,累计借出超百万元,却换来村民的嘲讽:“修这么点路算什么”“他钱多得花不完,凭什么要还”……
更有甚者,将他的生活视为“流量密码”,踹门、翻墙、24小时直播,连上厕所都被镜头包围。为自保,大衣哥不得不在大门安装滚钉板,却仍有人为拍被扎伤手掌。
这些人有的是为了一睹他的风采,有的则是为了拍摄,发布到网络上赚取流量。除了被围观和偷拍,大衣哥还遭遇了各种奇葩的借钱请求。
有人说要做生意,有人说要给孩子娶媳妇,甚至还有人直言不讳地表示,因为他有钱,所以就应该借钱给大家。
当大衣哥试图去要回自己的钱时,得到的却是冷漠和指责,有人还说他小气,有钱了就看不起乡亲们。
他的家人也常常受到骚扰,孩子们不敢出门玩耍,妻子也整天提心吊胆。本该是温馨和睦的家庭,因为大衣哥的成名,被搅得不得安宁。
如果说村民的骚扰是“物理攻击”,那么网络暴力则是更尖锐的“精神凌迟”。
P图战场钉子户
2021年起,一名网暴者以“灵魂画手”自居,用PS技术将大衣哥及其家人卷入荒诞谣言。
她在网络上发布了大量关于大衣哥家人的虚假信息和侮辱性言论,让他们也遭受了无数网友的指责和谩骂。
编造各种离谱的谣言,在标题和内容中对大衣哥进行辱骂和诋毁,说他是“骗子”“虚伪的人”,甚至还造谣他有“私生子”“儿媳出轨”等。
而她造谣的方式,则是如今大家常见的。
她将大衣哥的头像P到别人的身体上,编造“出轨”“家暴”等剧情;将其儿媳、孙子合成到低俗场景中,配以辱骂性“土味RAP”;甚至伪造大衣哥“诈捐”“逃税”等虚假信息,吸引流量牟利……
于是,大衣哥的妻子整天以泪洗面,儿子和儿媳连出个门都要再三斟酌,生怕被人指指点点。一名网友尖锐评论:
“四年啊!考研都上岸了,这位朋友还在P图战场当钉子户……”
此外,一些自媒体为了博人眼球,也是专门发布一些关于朱之文的负面新闻,断章取义、歪曲事实。
他们不顾事实真相,只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完全不考虑这些谣言会给朱之文带来怎样的伤害。
尽管大衣哥从未开通个人账号,也不允许家人参与网络炒作,但这些恶意内容仍被广泛传播。面对长达四年的攻击,他最初选择沉默:“对方为了赚钱发,我忍了。”
可长期的隐忍和默默承受,并没有让恶意攻击者停止他们的行为,反而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直到网暴者将矛头指向其家人,尤其是年幼的孙子时,这位老实的农民终于爆发:“我不认识他,他为什么要伤害我的家人?”
善良淳朴的朱之文终于意识到,原来一味地退让并不能换来安宁。
2025年2月18日,大衣哥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网暴者的刑事责任。
而这,并非是他头一回忍无可忍。
不想再出名
在此之前,他曾经三次起诉,又三次撤诉。
至于撤诉的原因,我想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一定要问,答案就是“因为他善”。每次面对被告的哀求,他都会心软,接着选择宽容。
或许正因如此,那些将摄像头对准他的人,才会越来越肆无忌惮:没关系哒,朱之文是个大好人,就算真被他起诉了又能怎样,只要装装可怜他就会原谅了。
但这一次,他不再退让,直言“法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我原不原谅是我的事”。
庭审中,被告以“一时头脑发热”作理由为自己辩解,还声称自己并没有因此获利。
然而,证据显示其发布的近三百条中,有十分之一的播放量超过5000次,最高达21万次。未曾获利又怎样,这些所造成的影响会因为没获利而消失吗?
网暴者家属曾试图和解,提出“任何赔偿都可以接受”,但大衣哥态度坚决:“如果这次妥协,未来会有更多人受害!”
如今,朱之文提告的案件还没有明确的结果,但其意义已超越输赢。因为这案件再一次提醒着我们,每一次点击、转发、评论,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人的雪花。
那些长期蹲守在他门口的人,以及在网络上恶意编造谣言攻击他的自媒体,他们的行为背后,无一不是“流量至上”观念在作祟。
因为大衣哥的名气足够大,所以人们好奇他的生活,看到和他有关的也会因为好奇点击。可当好奇变成了一种过度的窥探和侵犯时,就会给人的生活造成困扰。
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公众人物,就认为他们的一切都可以被公开和消费。
“我不想再出名了,只想安静地唱歌、种地。”
这是大衣哥如今的愿景,可讽刺的是,多年前未曾成名的大衣哥,每天的生活正是“安静地唱歌、种地”,没人打扰。
所以,一场又一场的歌唱比赛,一个又一个的新增粉丝,究竟带给他什么了呢?
是一年四季从不间断的门庭若市,是那条无奈设置的通向儿子家里的竹梯,亦或是所谓的“朴实老好人”形象?
为躲避围观者,朱之文只能爬梯子去儿子家
结语
一味的忍让不是美德,生气才是,这句话的含金量仍在上升。萨特说“他人即地狱”,朱之文却用十四年证明“他人可以是镜子”。
当村民举着手机如蝗虫般涌入院落时,他默许了这场集体围猎;
当乡亲们借钱不还时,他依然为村里修路;
当全村把他当成提款机时,他选择看见人性最初的善意;
当被告人在法庭上支吾辩解时,他平静地说“判多少年交给法律,但需要给孩子改过的机会”。
原来,真正的善良从不自诩为光,而是越成熟饱满,越懂得向滋养它的大地俯首。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