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网还在消化李明德醉酒砸车、虐待宠物、拖欠赔偿的魔幻新闻时,这位自诩“娱乐圈斗士”的演员又添新剧情——被曝用语音要求女生喊“老公”。

这场始于剧组互撕的连续剧,如今已演变成全民扒皮运动,而最新剧情让吃瓜群众直呼:“他这波塌房塌出了新次元!”

一、一场“双向奔赴”的魔幻聊骚对话

根据曝光的微信聊天记录,李明德主动添加女生微信后,很快便发送语音:“你能语音叫一声老公我听一下吗?”



女方随即回复语音轻喊“老公”,还自称很紧张。

李明德调侃道:“回来当面叫。”女生欣然同意。



后续对话中,李明德评价女方写真“挺日系”,女方则热情回应“他们都说我适合走日系风格”。

整个过程充斥着暧昧气息,直到女方因被李明德粉丝网暴而反手曝光聊天记录。



看完经过,笔者只觉得这起事件里没有好人。

男方的行为本就有问题,要求刚加好友的陌生女性喊“老公”,显而易见的“性骚扰教科书案例”。

女方的动机也存在疑点,全程积极配合的态度难免引起“仙人跳”猜测。如果真觉得被冒犯,就该当场拉黑,何必等到被网暴才放锤。

部分网友以“明德元年”“斗士”为口号造神,事件曝光后转而辱骂女方“擦边女”,这种极端化倾向也值得警惕。



二、连环塌房史:越扒越有料的“发疯文学鼻祖”进阶之路

此次聊骚门不过是李明德塌房宇宙的最新篇章。回溯其2025年以来的“战绩”,堪称娱乐圈魔幻现实主义范本。

1、剧组互撕风云
1月4日,李明德控诉《三人行》男一号马天宇耍大牌致其受冻,却被剧组反锤多次迟到、砸酒店、擅自离组。导演更暗示其“精神异常”,双方互发聊天记录对攻,最终以李明德解约收场。







2、砸车拖延不赔
2月11日,网友“编导杨洋”曝光李明德醉酒砸车后签调解协议又反悔。





更魔幻的是,其前女友闺蜜晒出聊天记录,揭露勾引女友闺蜜,造谣女方要给他生孩子,甚至虐待宠物。



3、经济纠纷罗生门
前女友指控其“交不起房租靠女方垫付”,但却被扒出给主播打赏2万多,与其直播哭穷“银行卡只剩几百块”形成讽刺对照。





三、娱乐圈塌房事件的经典模因复刻

这场风波完美复刻了近年明星翻车的经典套路。

套路1,“受害者”人设崩塌。

从最初控诉资本压迫的“勇者”,到被连环实锤的“恶龙”,李明德重演了吴某凡、张某瀚等流量明星“求锤得锤”的经典剧本。

其支持者从“维权斗士”到“疯批帅哥”的话术转型,更暴露部分群体逻辑的荒诞性。



套路2,舆论战工具化。

女方选择在李明德口碑崩盘期放料,被质疑“蹭流量”;而李明德方试图用大学同学视频澄清虐宠指控,却被扒出该同学实为经纪人。



双方都在利用公众情绪进行博弈,真相沦为公关战的牺牲品。

套路3,行业痼疾显影剂。

事件牵扯出马天宇被指迟到导致孟子义错过《一年级》录制的陈年旧账,以及剧组拖欠司机工资等行业潜规,,成为检视娱乐圈系统性问题的切口。





四、当“不完美受害者”遇上“结构性恶行”

针对聊骚门中男女双方的争议,本质是公众对明星特权与性别权力的反思。

1、明星素人权力不对等。

即便女方存在配合行为,李明德作为公众人物主动发起越界对话,本质是利用明星光环进行降维试探。

正如网友所言:“普通男性对女同事说这话早被举报HR了,凭什么明星就能被宽容?”



2、性别议题复杂性。

部分网友认为女方“又当又立”,实则忽略了权力关系中的心理博弈。对素人而言,拒绝明星需要极大勇气,而“先配合后反击”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

但是,必须警惕将此类事件简化为“狗咬狗”的粗暴逻辑,否则将助长“完美受害者”迷思。



结语:塌房时代的黑色寓言

李明德事件如同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娱乐圈的深层病灶:人设经济的脆弱性、粉丝经济的反噬性、规则意识淡薄的危害性。

当“斗士”沦为“发疯文学鼻祖”,当“勇敢爆料”掺杂利益算计,这场闹剧早已超越个体对错,成为整个行业的病理切片。

或许正如网友戏言:“建议内娱开设演员思想品德考试,考不过的直接AI换脸——反正他们演戏时也用不着脸。”

(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