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棋手不是棋子”!赖清德放出真番豪言之后,就向外界展示了什么叫舔美无底线。



前几日特朗普再度点名台湾抢走美国的芯片生意,直言“这些生意不回到美国,我们会很不高兴”。

特朗普不高兴,台湾震颤不已。

赖清德立马煞有介事地开了场安全高层会议。会后他憋出三招:

一是以“反中”为投名状,叫嚣持续推动安全法制改革。

赖清德将特朗普再次发难的原因归咎于大陆的过剩产能和不公平竞争行为,对全球经济秩序造成冲击。

不仅如此,他在讲话中充斥着对大陆的敌视,将自己描述成对抗大陆的“民主斗士”,声称要加强安全法制改革和扩大安全网络建设。

这些无非是在现有的“国安五法”和“反渗透法”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大陆的对立。

而所谓的“全球半导体民主供应链伙伴倡议”则是试图通过拉拢其他国家围堵中国的科技发展。

赖清德跪舔美国真是毫无底线,特朗普已经对台榨骨吸髓了,赖清德却恨不得亲自动手让美国来吸,这奴性真是天生的。

二是增加对美上贡力度,将台湾的防务预算至GDP的3%。

目前台湾2025年的防务预算约为6000多亿新台币,也就是GDP的2.45%。

如果要提高到3%,将需要增加约1100多亿新台币。

这笔预算显然主要是用于对美军购,实际上就是变相的保护费。

尽管这是台湾史上最高的防务预算,对台湾而言是沉重的负担,但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这点钱远不足以买到美国的保护。

特朗普曾表示台湾有钱,应该多交保护费,要求将防务经费提升到5%甚至10%。相比之下,赖清德的3%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也很可能无法满足美方的要求。

但增加军费开支,对于台湾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和军事问题。

一方面,高额的军费开支会挤压其他社会福利的支出,比如教育、医疗等。

另一方面,增加军购也主要是为了满足美国的军售需求,而这些武器往往并不完全符合台湾的实际需求。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台湾民众的反应。对于特朗普的这种“敲诈”行为,台湾民众显然是不买账的。

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纷纷表示,不希望看到台湾成为美国的“提款机”,更不希望因此而导致两岸关系的紧张。

三是以“民主供应链”掩“小偷”之名。

赖清德面对特朗普希望将芯片制造业带回美国的计划,提出了一项新的“全球半导体民主供应链伙伴倡议”。

看似要推动台湾立足本地,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经济战略。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为了迎合美国,将台积电的先进技术和供应链转移到美国去。

赖清德也很清楚,特朗普最关心的就是台湾的芯片产业,特别是台积电。

特朗普早在竞选期间就盯上台积电和军费了,等他正式进入白宫之后,更是加大了对台施压力度,多次点名台湾直言他们是小偷。

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美国希望重振本国的制造业,而半导体作为高科技产业的核心,自然是重中之重。

特朗普的这种做法,无疑是想把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拉回美国,以促进本土的经济发展和就业。

所以,只要台积电不被美国完全控制,台湾在特朗普眼中就始终是“小偷”。

但台积电对台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台湾经济的支柱,让台股得以稳定,也是台湾安全的象征。

自蔡英文以来,民进党一直认为台积电是让西方国家反对大陆统一台湾的重要筹码。

同时,台积电也成为拓展国际空间的利器,民进党当局利用半导体投资吸引其他国家加强与台湾的联系。

现在,赖清德只能通过所谓的“全球半导体民主供应链伙伴倡议”来模糊焦点,用国际合作的名义试图开辟半导体行业的新局面。

其实,赖清德已经在多个场合表示,将积极扩大对美国的投资和采购,以平衡双边贸易。

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台湾资金投向美国,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和服务,包括石油、天然气等。

甚至有可能,那些在墨西哥投资的台商也会受到压力,将生产线迁往美国,估计,台湾民众以后要吃更多的美牛美猪了。

面对美方的虎视眈眈,台当局口说要“应对”,实则就是在不断的“退退退”。

赖清德满嘴的“爱台护台”,背地里干的都是“毁台祸台”的勾当,他掏空台岛的物力,就为了讨美国人的欢心。

为了完成美国的所谓军售指标,赖清德不惜债台高筑也要“慷慨解囊”,可到了为民众花钱的时候,民进党当局却能省就省,全然一副吝啬鬼的嘴脸。

此外,对美国的军购根本不能为台湾带来任何经济效益,最可笑的是,买了的这些武器弹药毫无用武之地,美曰其名是为了抵抗大陆,结果连维护和使用都做不到。

抱着一堆破铜烂铁,就是为了讨美国欢心,完全不把台湾民众的命当命。

赖清德“我们是棋手,不会是棋子”的话术,连自己都不信,还能骗得了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