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对前来养病的自己的老首长刘伯承说:“您不能住在这里了,还是到南京或上海养病吧。”让人匪夷所思。

为什么杨得志会对刘伯承这样说,这背后有怎样的隐情?刘伯承又是因为什么才来到了济南军区呢?



1、“逐客令”

在开国十大元帅中,刘伯承元帅的名字时常与我们熟悉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事件关联在一起,使得大多数人都对这位元帅的过往都不甚熟悉。

实际上,刘伯承元帅不仅是我国国防建设的缔造者之一,也培养了许多有能力的部下,可以说为我国军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在他一众部下中,杨得志上将与他的关系格外亲近,所以在刘伯承元帅因为疾病不得不进行休养时,他就来到了杨得志所在的济南军区。

当时的杨得志才刚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几年,在听到老首长要来到这里休养的时候,他立刻就着手为刘伯承元帅安排居住事宜。



身为老部下,杨得志深知刘伯承元帅在之前经历的种种,所以,为了能让他安心休养,他特地选了一处安静的地方让刘伯承休养。

但很无奈的是,这个消息还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流传出去了,刘伯承元帅的居住地也多了不少拜访、骚扰的事情。



于是,在一次探望时,杨得志面露难色地说:“老首长。您恐怕不能住在这里了,还是到南京或者上海养病吧。”

起初,杨得志的这句话让刘伯承感到十分疑惑,但回过神来一想,便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之后,刘伯承元帅便离开了济南军区,另寻别处休养。



在表面看来,杨得志这样的做法似乎是“逐客令”,实际上,他却是为了自己的老首长好。但同时,我们心中也涌起一个疑问,为什么杨得志要让刘伯承去南京或上海休养呢?

2、峥嵘岁月

在革命队伍中,刘伯承的身影似乎不太显露于人前,所以人们往往对他的过往功绩不是那么注意,实际上,刘伯承不仅是指挥作战的好手,也培养了许多能征善战的部下。



在革命思想盛行中华大地之初,刘伯承就受到其熏陶,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再加上辛亥革命的这股东风,他便毅然决然的加入了革命队伍中。

在参加革命的这几十年光阴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外,刘伯承也在其他方面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



尤其是在1916年攻打丰都县城的战役中,他不顾危险,冲在了战士们的前面,其英勇的形象至今都被人们所称颂。

但也是在这次战斗中,他的右眼因为战斗而被误伤,但他没有声张,而是带领战士们拼杀到最后一刻才去治疗,他的右眼也因此失明。



那时的杨得志虽然还不是他的部下,但也在后来军中对他的传奇讲述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极为敬佩。

自那以后,刘伯承就因为作战勇猛和坚韧的精神而被称为“军神”,以及“川军名将”。当然,他也没有辜负这些称号,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刘伯承一直都坚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立下了不少战功。



同时,他也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认识了杨得志、许世友、肖永银等部下,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许就是杨得志让他前往南京或上海养病的原因之一。

1935年,刘伯承兼任红军先遣队司令,与当时负责先遣任务的红一师第一团团长杨得志认识,并成为了并肩作战的战友。



在遇到刘伯承之前,杨得志也是军中的传奇人物。作为战士,他能在各个战场上奋勇拼搏,创下卓越战功,作为将领,他也能运筹帷幄,带领部下坚守阵地,保护大部队顺利转移。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杨得志与刘伯承的结识是锦上添花。在成为上下级之后,两人搭配执行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多个任务,配合默契的同时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更重要的是,在刘伯承的领导下,杨得志在多次战斗中练就了出色的指挥作战能力,也学到了很多军事知识,对杨得志之后的革命生涯十分有用。

之后,两个人的革命生涯虽然不是一直在一起的,但杨得志始终记住了自己的这个传奇的老首长,并对他十分挂念。



甚至在之后听说他又因为战斗而导致左眼受伤时,还十分关注,并送去问候。也是因为如此,他对刘伯承的情谊难以用语言形容。

所以在他得知老首长因为疾病而休养时,他拼尽全力的想要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休养场所。



但就像我们之前所说,济南军区的复杂情况让杨得志有心无力。所以,为了刘伯承的身体着想,他才不得已的让刘伯承去到南京的许世友处休养。

在那里的许世友虽然也是军区司令员,但他治军严厉,轻易不会有人去打扰刘伯承养病,更何况,南京的气候等各方面条件也利于休养。



综合因素之下,杨得志才对刘伯承提出了请求,而刘伯承也在他提出请求之后瞬间明白了他的用意,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之后,刘伯承辗转来到了南京军区,不仅受到了良好的照顾,还见证了自己昔日部下对军队的英明领导,他的内心也感到十分欣慰。



在刘伯承元帅的一生中,能遇到像杨得志、许世友这样的部下的机会很多,或许他自己没有注意到他们对他的影响,但他却实实在在的成为了他们的标杆。

除此以外,我们也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了刘伯承革命生涯的英勇无畏和对部下的言传身教,他无愧于开国元帅的名号。

参考资料:

刘伯承、杨得志——百度百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