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少皇,你收手吧!”
如今《哪吒2》的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不仅横扫内地电影市场,而且还进入了世界影史票房榜前十。
就在全国观众都在等着哪吒“冲榜”时,樊少皇却带着他的新电影《天马星空》想跟“哪吒”一较高下。
结果刚刚开始预售就被“秒杀”,成本3000万的电影,预售票房38元,仅有一位观众购票。
更离谱的是,自从樊少皇转型以来,6年时间一共拍了27部网络电影,并且全都票房惨淡,他也因此被称为“烂片之王”。
那么樊少皇为什么要在这时候上映新电影呢?他为何又要转型去拍网络电影呢?
情人节档期电影
目前,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的票房已经进入了世界影史票房的前十,足以证明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面对好莱坞大片《美国队长4》的挑战时,依然保持着绝对的优势。
《美国队长4》在国内的首周末三天票房竟然不足8000万,与《哪吒2》的单日票房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这种悬殊的差距,一方面体现了国产电影的崛起,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部分好莱坞电影在国内市场的水土不服。
然而,在《哪吒2》的光芒下,其他同期上映的影片却显得有些“惨烈”。本周共有五部新片上映,分别是《您的声音》《你的颜色》《午夜凶镜》《诡才之道》《天马星空》。
除了《诡才之道》凭借其在台湾地区的口碑和陈柏霖、张榕容的号召力,预售票房突破了百万之外,其他影片的市场表现都显得较为平淡。
尤其是号称“本周唯一一部商业大制作”的《天马星空》,其预售票房竟然只有区区38元,仅有一位观众购票。
这与《哪吒2》的火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电影市场两极分化现象的关注。
《天马星空》票房惨淡
《天马星空》的“遇冷”或许并不令人意外。这部影片从2021年开机,到如今上映,经历了长达四年的时间。这期间,吴京的《流浪地球》打开了国产科幻片的大门,也让不少跟风者看到了“商机”。
《天马星空》最初的片名是《天马行空》,很明显是想蹭《流浪地球》的热度。然而,跟风并不等于成功,大部分跟风之作都难逃沦为“炮灰”的命运,比如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垒》就是前车之鉴。
四年过去了,《天马星空》最终还是选择了上映,却不幸撞上了《哪吒2》这颗“票房炸弹”。院线排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片方甚至选择同步上线网络平台,试图挽回损失。
除了档期选择失误之外,《天马星空》本身的质量也存在诸多问题。影片的剧情设定杂糅了科幻、异能、爱情等多种元素,甚至还加入了港片中常见的“内鬼”设定,让人感觉像是“大杂烩”,缺乏新意。
此外,樊少皇在片中的造型也受到了质疑,被指与游戏《光环》中的士兵长造型高度相似,涉嫌抄袭。
这种明显的“借鉴”行为,不仅损害了影片的口碑,也暴露了部分国产电影在创作上的不足。
而演员阵容方面,虽然有樊少皇、李立群等演员加盟,但并没有为影片带来多少加分项。毕竟,一部电影的成功,最终还是要靠内容说话。
樊少皇的“烂片”之路
《天马星空》的失利,也让人们将目光聚焦到了主演樊少皇身上。这位曾经的功夫明星,近年来却频频出现在网络电影中。
据统计,从2018年至今,他已经拍摄了27部网络电影,涵盖了各种题材,从古装到现代,从奇幻到动作,几乎无所不包。
然而,这些作品大多质量不高,口碑也普遍较差,被网友戏称为“烂片”。樊少皇的这种高产出、低质量的创作模式,无疑是在消耗他早年积累的人气和口碑。
51岁的樊少皇,在动作演员中并不算老。成龙年过七旬依然活跃在影坛,甄子丹也依然在尝试新的动作片类型。
相比之下,樊少皇却早早地进入了“养老模式”,选择拍摄大量的网络电影,这不禁让人感到惋惜。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网络电影的存在价值。对于一些新人演员来说,网络电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
但对于像樊少皇这样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来说,频繁地出现在低质量的网络电影中,无疑是一种“自降身价”的行为。
从樊少皇近年来的作品票房来看,观众对他的失望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主演的《曼谷风云》分账票房为332万,《狂鳄》只有44.8万,其他作品的票房也大多在两三百万左右。
樊少皇的“打星”起点
别看如今的年纪大的樊少皇被人群嘲,年轻时的他在娱乐圈的起点可是非常高的。
两岁便踏入演艺圈,在父亲樊梅生的引领下,他早早地接触了电影。他的父亲不仅精通武术,还是李小龙的挚友,在圈内颇具影响力。
20岁那年,他主演了《力王》,这部影片成为了他演艺生涯的里程碑。片中拳拳到肉的武打场面,以及樊少皇亲自上阵的敬业精神,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他也因此一炮而红。
“硬汉”形象深入人心,樊少皇的名字开始与成龙、李连杰、赵文卓、甄子丹等功夫巨星并列。
然而,巅峰之后往往伴随着下坡路。《力王》的辉煌并没有延续下去,接下来的几年里,樊少皇鲜有佳作问世。
或许是市场环境的变化,或许是自身定位的模糊,他开始转向电视剧领域。虽然《天龙八部》、《少年方世玉》等剧集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对于一心想在电影圈有所成就的樊少皇来说,这些成绩远远不够。
他渴望重回大银幕,却在选择上屡屡失误,接演了不少配角,甚至沦为烂片中的点缀。
直到《叶问》的上映,让樊少皇再次受到关注。然而,接踵而来的却是一系列质量堪忧的影片。他似乎陷入了怪圈,频繁出现在各种烂片中,角色也大多是无关紧要的小配角。
这些选择不仅消耗了他多年积累的观众缘,也让他错失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只有不断提升作品质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演员来说,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羽毛,用作品说话,才能在演艺道路上走得更远。
樊少皇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希望他能够从这次的失利中吸取教训,重新出发,为观众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
参考资料:
搜狐娱乐-2025-02-17-《震惊!李立群樊少皇新片票房惨淡,仅15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