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位于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的陇城镇,是一处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魏蜀街亭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街亭河谷开阔,四通八达,南北山势险要,进能够攻,退可以守。

历史上的街亭,具有影响陇右得失、关中安危的战略地位。三国时期,马谡失街亭,诸葛亮自贬三等,挥泪斩马谡,从此,街亭便名播四海,脍炙人口。但是,对街亭的准确位置在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从《三国志》的记载和实地考察来看,笔者认为古战场的作战位置就在今秦安县陇城镇东四公里的百顷塬地带。

据《甘肃关隘史》记载,“塬下为陇城关”“今清水河在张家川与秦安交界之处的马家河一带有多条支流汇入,此地众水交汇,河谷平缓,正当来此北、东、南三面河谷川道西进的路口,当是建关守御的最佳地点,故认为街亭古战场和陇城关的确切地址应不出此地。”“陇城镇作为街亭治所,关亦依其名而设,其战场和关址当然不会在城里,但陇城关作为控扼汉以来关中入陇之中大路的重要关隘,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甘肃关隘史》所载的塬就是位于南山的百顷塬。其塬阔而又广。依塬而上就是山梁和村庄,有秦安县的头图村、中庄村和阳坡村;有清水县的碾子村、洪王村和高峰四龙堡(海拔1985米)。塬下有张家川县的榆树村和马河村。丝绸之路的中大道从东向西沿村旁而过。路之北面就是奔腾不息的清水河(水经注称略阳川水)和百顷塬遥相对望。

史载,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假以出兵进攻模样,扬言出斜谷攻眉(今陕西眉县东北),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今陕西太白),魏果然中计。诸葛亮亲率六万大军西出汉中,迅速攻占祁山,首次上陇北伐。蜀军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叛魏响应诸葛亮,关中响震。当时,曹魏与东吴正连年交战,魏的西方兵力空虚。而突然听闻诸葛亮出兵,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叛魏,曹魏朝臣一时也拿不出退兵之计。西驾长安的魏明帝,一面派右将军张郃督步骑五万,自长安西进,以拒蜀军。一面派大将军曹真守陈仓,以拒箕谷之蜀军。坐镇西城的诸葛亮,得知张郃前来拒战,重新部署了作战计划。诸葛亮“违众拔谡”,派参军马谡为先锋,率军疾赴街亭固守。并令马谡坚守城池,兵扎当道。利用街亭能攻能守的战略地位,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靠先进的连弩及阵法,损耗敌方兵力,待自己攻下上邽等要地后,合兵迎击张郃,并对副将王平说:“魏军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街亭是吾根本。倘若街亭有失,吾大军休矣。”“下寨必当要道,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行事谨慎、思虑周详的诸葛亮,为了将这场至关全局的街亭之战部署得万无一失,又派将军高详为其翼,屯兵列柳城。派裨将军王平,督将军李盛、黄袭、张休等皆随马谡疾赴街亭,以拒魏军。兵赴街亭,不料马谡既不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行事,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依阻南山,不下拒城”。这里所说的南山就是扎兵的百顷塬山,城是指街亭故城,今名陇城。

陇城古城占地200多亩,依山傍水,巍然屹立在丝绸古道的中大道,有东西南北4个城门,8个炮台,人称八卦城,位于略阳川河谷的中心地带。相传人文始祖女娲就出生在这里。距今约8000年的大地湾遗址就在这里被发掘。这里曾是汉代凉州刺史部的治所,是略阳郡、略阳道、街泉县、略阳县、陇城县的治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群雄角逐的古战场。

自恃才高的马谡,一到此地,既不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行事,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把几万大军扎在了无粮无水的百顷塬上,说什么“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王平数谏无效,不得以领千人屯兵于街亭之后的卧牛坪、景阳川一带,以防街亭危急,引兵营救。张郃得知马谡舍水上山,不下拒城,疾驱大军包围南山之百顷塬,断绝了马谡军到清水河取水之路。魏军加紧攻山,蜀军久困渴乏,出战接连失利。马谡料难取胜,不得已从塬之后山梁败撤而逃,众皆星散。围攻百顷塬的张郃兵乘势追杀。


据文博专家考察,蜀魏两军在头图村和中庄村的关套路一带相互厮杀。村民们在修梯田时挖出了较多的人头骨和尸骨。在中庄村和阳坡村的窑湾里,同样发现了人头骨和尸骨。有些埋在地下,有的就在几处破旧的窑洞中。在阳坡村到碾子村的地段中,村民们捡到了许多箭镞、矛头等兵器,有些是村民打庄院、修梯田时挖出来的,有的是暴风雨后洪水冲出来的。并发现有好几处墓葬,有较为粗糙的子母砖散失在地面上。住在当地的村民们,自古以来坟墓中从未用过子母砖。阴坡村有一牧羊人去到对面阳坡的蛮地湾放羊时捡到了一枚不同形状的箭镞,有专家称“此箭镞属连弩所用”。在四龙堡的堡坡和碾子村附近,发现了更多的箭镞等兵器,其中有一窝箭镞33枚,现存清水县博物馆。吊锅是阴坡村的牧羊人在蛮地湾的塌屋中发现的,后被砸毁,仅有残片。越过四龙堡到清水县的桐林湾,又发现了弩机等兵器。1965年,当地群众在陇城镇南的刘家山村挖出了一具头戴盔、身穿甲的战将尸体。在上袁村和南七村先后出土兵器25件,其中有箭镞、矛钩、戈头、护肩、盔甲、士兵帽顶等,现收藏在秦安县博物馆。在陇城镇西4公里处的蔡河村出土一弩机,上铸一“蜀”字,后上交甘肃省博物馆,在陇城镇南兴丰镇又出土了“弩机”等兵器,现在有10多个弩机收藏在秦安县博物馆。

从以上作战遗物看,出土兵器的地方,也正是马谡、王平安营扎兵的地方,是蜀魏大军激战的地方。这里有古道可直通天水。马谡军在败逃中真是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兰州大学教授冯绳武先生编著的《区域地理论文集》中记载:“在今陇城镇有历史上汉代最大政区凉州刺史部治所,可见汉王朝由关中长安向陇右、河西发展初期,曾以清水河谷的龙城(陇城古名)为第一个政治和军事据点。历史时期的清水河谷,为东连汧(阳)凤(翔),西控临(洮)巩(昌)的陕甘孔道,也是汉唐以来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同时是明清两代甘陕间的主要驿道”。

记载说明两千年前的陇城镇已是政治、军事要地。略阳川地域开阔、土质肥沃,是人类开发较早的富饶之域,是曹魏屯粮所在地。运筹多年的北伐,一出师就先声夺人。在三郡应亮关中响震,曹魏“朝臣未知计之所出”的大好形势下,诸葛亮没有忘记要把固守街亭放在重要位置的战略构想。在蜀军东进受阻的情况下,守住街亭尤为重要。因为蜀魏两军争战的锋线已是关陇大道,街亭位于关陇大道的咽喉之地,谁控制了这条大道,谁就在军事上占据了优势与主动权。街亭一定要守住,派谁承担此任最为合适呢?“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的人选上没有听取众臣的意见,选派了“好论军机,言过其实”的马谡担此重任。出兵前诸葛亮告诫马谡“兵扎要道”的目的,就是利用街亭能攻能守的特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马谡采用“推衍兵法、作八阵图”等战术与张郃相持会战,靠先进的连弩及阵法,损耗敌方兵力,待自己攻下上邽等要地后,合兵迎击张郃。兵赴街亭,不料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致使街亭失守,造成了诸葛亮北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使最有可能成功的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留下了千古遗憾。


街亭之战的失败,使蜀魏的优劣之势马上发生了逆转。“街亭一役”蜀军主力溃败,用诸葛亮的话说:“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拔西县千家不补街亭所丧。

街亭之战的失败,教训是深刻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但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诸葛亮用人失当。二是马谡刚愎自用,“违亮节度”。三是诸葛亮忽视了马谡之短处,要知道张郃是曹魏五大名将之一,马谡根本不是张郃的对手。四是诸葛亮忘记了刘备临终所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嘱托。五是诸葛亮没有采纳众臣提出唯有魏延、吴壹可当此任的正确意见,执意派马谡为先锋,委之以驻守街亭的重任,结果招致了不可挽回的失败,坏了大事。对于北伐的首次失败,诸葛亮痛定思痛,上疏自贬三等,为右将军,行丞相事。古往今来,像诸葛亮这样知错自咎的大人物并不多见。他在严责自己过失的同时,罚不避亲,将马谡“下狱物故”,挥泪斩谡。对忠实行军令的王平加封奖励,进位寇将军。

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考察,在今陇城镇东四公里的百顷塬及山梁和村庄一带,正是张郃兵围困马谡兵并与败逃的马谡兵厮杀激战的古战场,这同战地、书证、物证是完全相符合的,无疑是街亭之战蜀魏双方激战的古战场。(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王文杰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