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学富
《乙巳年》特种邮票于2025年1月5日正式上市发售。这套邮票共两枚:第一枚图名为“蛇呈丰稔”,画面提炼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盘蛇的灵动意象,加以喜庆装饰应和年节氛围,金色的蛇躯蜿蜒,口中衔着一束“嘉禾”,象征着“仓廪实,衣食足”的美好图景。第二枚图名为“福纳百祥”,画面以草书笔意将三条蛇创意性地构成了“福”的字形,简练洒脱、柔美顺通,生动展现了阖家欢乐的温馨场景。至此,中国邮政一共发行过4套蛇年邮票。第一套是在36年前的1989年发行的,是由当年中央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吕胜中历时3年、数易其稿设计而成的。
吕胜中,1952年1月4日出生在山东平度大鱼脊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喜爱民间绘画艺术,17岁那年应征入伍,被分配到电影放映组。他在放电影之余信手涂鸦,时间长了,就试着画连环画、幻灯片。1974年冬天,他第一次放映自己创作的幻灯片,没想到受到观众的热捧,影片结束后观众仍然不走,一直鼓掌要求再放一次。1976年,退伍后的吕胜中因为会绘画,被推荐到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1978年,他毕业留校任中国画专业教员。1982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进修。198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部,师从冯真教授,学习民间艺术。1985年至1986年,他三度深入陕北采风,拜农民巧手为师,潜心研究传统民间工艺,并积极探索传统语言的当代转换。他以剪纸“小红人”为基本表现符号,进行一系列当代艺术创作。
1986年,正在读研究生的吕胜中接到《己巳年》特种邮票设计任务。设计蛇年生肖邮票颇具挑战性,一方面,因为蛇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有些可怕的,令有些人望“蛇”生畏;另一方面,在中国神话里,蛇是智慧的象征,极具灵动性。那么,如何在保留蛇形态的基础上,将邮票设计得既富有美感又饱含吉祥寓意,从而被大众广泛接受呢?
吕胜中查阅了大量资料,梳理出蛇在传统文化中的脉络。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受人崇拜的形象,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后被称为始祖神。在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伏羲氏、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至今还保留着蛇崇拜的习俗。《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主人公便是修炼千年成仙的白蛇变成的白娘子,其侍女小青也是一条修炼了几百年的青蛇变成的。白娘子、小青虽为蛇,却很受人们喜爱、赞美,此传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这虽然是传说、神话,却反映了蛇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曾经是多么美好。基于这些,吕胜中在最初的设计里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在蛇头部分设计了一张面孔,创造出一条人面蛇身的“美女蛇”。
设计稿交上去后,评审组对整体设计很满意,但认为在现当代文化中,“美女蛇”容易给人一种迷惑人心的印象。当时的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总设计师邵柏林建议把人头改为蛇头。吕胜中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改成了桃形蛇头,蛇体以头为中心作螺旋状盘绕于图中,不仅富有较强的动感,而且透出一种神圣性。
吕胜中凝视着设计稿,总觉得还有所不足。为了改善蛇在人们心中的负面形象,他反复琢磨。突然,他灵机一动,从中国民俗文化里觅得了灵感——让蛇口衔祥云状的灵芝草。于是,他在桃形蛇头上添画了灵芝草,这一笔堪称神来之笔。灵芝草在文化中寓意吉祥、长寿,如此一来,巧妙地避开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长舌,让整个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祥瑞氛围。
同时,吕胜中运用意象化表现手法,将民间剪纸与木刻年画的表现技巧和色彩有机融合。在设计中,他以黑色作为蛇身的底衬,在保留蛇的基本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在蛇身上点缀象征四季的花草,牡丹、荷花、秋菊、蜡梅依序绽放,色彩绚烂又不失雅致,蕴含着四季平安的美好寓意。民俗艺术的运用,让蛇的造型整体感更强,给蛇的形象注入了美好的内涵。
1989年1月5日,志号为T.133的《己巳年》特种邮票正式发行,得到业内行家认可,获得社会一致好评,当年吕胜中收到的全国集邮爱好者的来信足有几麻袋。
这枚邮票让吕胜中声名大噪。此后,他又先后设计了丙子年(1996年)、乙酉年(2005年)、丙戌年(2006年)等生肖邮票。他在艺术创作上也大有建树,积极探索并开启了艺术创作的新理路,成为中国实验艺术的领军人。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正式成立实验艺术学院,吕胜中为首任院长,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学科发展作出了贡献,有力推动了中国艺术在当代语境的新发展。
(本文作者为枣庄市政协文史馆馆员、枣庄市首批社科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