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8日讯 初春时节,寒意未退,万物尚未完全苏醒,但在邹城市张庄镇魏庄村的大棚里,却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颗颗饱满的樱桃挂满枝头,宛如红宝石般璀璨,不仅为初春的田园增添了一抹亮色,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甜蜜密码”,为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走进魏庄村的大棚,香甜的樱桃味扑面而来。枝叶间,樱桃像小巧的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色泽透亮,果香浓郁,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咱这樱桃走的是高端路线,品质绝对过硬,春节前后行情好,每斤都能卖到200-300元。”邹城市张庄镇魏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常龙自豪地介绍道。

这令人惊叹的价格背后,是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记者了解到,露天樱桃通常5-6月成熟,即便是常规的促早栽培,也要等到12月中下旬扣棚自然升温,次年3-4月才能上市。为了抢占市场先机,魏庄村祭出了三大“法宝”。

“我们在智能温控大棚里安装了2台制冷空调。每年8月开启制冷设备,让樱桃树提前“过冬”,10月再恢复高温生长状态。通过精准的技术调控,成功让樱桃在元旦就成熟,春节期间陆续上市, 市场上供不应求。”邹城市张庄镇魏庄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技术人员高现春解释道。

除了制冷设备,智能大棚还具备提温快、保温好的优势。棚顶看似粘虫板的其实是石墨烯热板,每个棚安装40块,低温时能迅速释放热量。即便在零下20℃的极寒天气,也能保障棚内温度在15℃以上。

“今年我们首次使用石墨烯加热板,效果远超预期。每片热板每天使用成本20元,能用很多年,温度低于15℃自动开启,高于18℃自动关闭,既环保又无污染。”高现春补充道,“同时,我们还采用“棚中棚”种植模式,在6米高的玻璃大棚内搭建4米高的塑料棚,夜间保温效果显著提升。。”

大棚实现了温湿度自动控制,管理起来轻松便捷。一个大棚可种植70棵樱桃树,每个棚产量大约1000斤,但收入可达20-30万元。“根据我们对市场调研和产量预估,两到三年就能收回两个大棚的成本,后续盈利还会持续增长。”王常龙表示,“下一步,我们魏庄村将进一步深挖科技潜力,扩大种植规模,引入更多先进技术,让这颗小小的樱桃结出更大的致富果。”

通过科技赋能,魏庄村的樱桃产业不仅实现了反季节上市,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典范,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颗小小的樱桃,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甜蜜引擎”,在初春时节绽放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闪电新闻记者 张瑛玮 贾鑫 邹城台 孔峰 通讯员 武文浩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